沒到西藏時,感覺西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境,到了西藏后,才感到西藏真是上天賜予的仙境。是修了幾輩子的福份,才有如此難得的機會深入西藏,了解西藏。
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個容易的旅程。飛機漏油、火車票延后,還要擔心稀薄氧氣造成的高原反應:惡心、胸悶、頭暈目眩,稍微快步走路就氣喘如牛,讓人不暈也難的崎嶇蜿蜒還緊鄰著崖邊的山路,忽冷忽熱忽晴忽雨的天氣……西藏雖是片凈土,卻沒那么容易親近。即使如此,這一切一切,都還是好值得。
兩岸學生的交流,拓展了彼此的視野,增加了彼此的認識。第五組成員來自西藏、四川、巴黎和紐約,學的都是語言專業,漢語、藏語、英語、法語,對外語學習并不陌生,學習藏語,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交流的起點,學唱優美的藏歌,也成了了解西藏悠久神秘文化的開端。
莊嚴雄偉的布達拉宮,翻涌的雅魯藏布江,湛藍得讓人屏息的羊卓雍。
西藏的美,彷佛每眨一眼就成畫。我們試圖用相機捕捉每一刻,但卻照不出僧侶綿延的讀經聲,照不出裊裊藏香照不出跪拜藏民的虔誠,也照不出歷史,照不出眼光,照不出我們幾近落淚的激動。寺廟里懸掛的“禁止照相”的牌子告訴我們,沒有親身來過西藏,不會知道她有多么美,美得多么動人心弦美得讓你沒有多余想法思及過去或未來,只能活在當下。
無論怎么想把這些美景在眼底留住,都是枉然。但還好,有些回憶是想洗也洗不掉的,烙印了下。來有人說,旅行最重要的不是地點,而是旅伴。
為這趟旅行增添意義的就是一路陪伴我們的西藏大學的同學,不會忘記他們帶我們一起跳傳統舞蹈時。我們歡暢的笑鬧,不會忘記他們為我們講解藏文化時,認真專著的眼神。我們每天吃飯聊得來不及吃,晚上聊得舍不得睡,聊八卦、聊想法、聊家庭、聊夢想也許他們少有直接外放的熱情,但卻有直達心窩的溫暖。他們總是先替我們設想準備,應付我們千奇百怪的問題和要求,沒有他們,我們的旅行不會留下這么多故事、這么多感動,也不會流露出這么多不舍西藏這片土地。因為有了他們,不再只是觀光景點或遙不可及的傳說,西藏對我們來說有了更深的意義更濃的情感,因為,那是朋友所在的地方。
從宏偉的布達拉宮到大昭寺,再到藏大校園,兩岸同學共同走過的拉薩,如同擺坐在圣殿里的佛像,標志著過去的奮斗,現在的繁榮與未來的希望。當我們在磅礴的殿堂贊嘆先輩們的巧斧神工,更令我們佩服的是看到中國在世界屋脊最高學府投注的人力物力,為教育扎根,成就百年樹人的大業所做的努力。
希望這只是個開端,我們會再相聚的。(第五組:法國陳平文,美國李世惠,西藏大學羅姆、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