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4日消息 據《東方教育時報》報道,一邊是學生與教師對學術書店的戀戀不舍,一邊是學術書店的“茍延殘喘”。學術書店也許不能僅僅是道“美麗的風景線”!
學術活動
聚攏人氣提升品位
今年4月,季風書園入駐華東師大閔行校區,這是華東師大閔行校區唯一的學術書店。開店之初,季風書園便在網上開設微博,與學生進行廣泛互動,并向華東師大師生征集各種要求與設想!岸嘟M織些讀書會的活動!薄跋M磿姆諊軌蜃杂奢p松!薄F在,這些建議都已經轉化為現實!
歷史學家沈志華教授的人文講座“讀書與人生”、華東師大歷史系教師許紀霖講述“刺猬與狐貍——大學校園的求學之道”、季風劇本朗讀會……這些活動儼然已經成為季風書園的品牌!耙郧叭W術書店,往往只會看書和買書,”華東師大歷史系研二的閻玨雯說,“現在不僅會去買書,更會關注書店的各種活動。我覺得現在的季風書園更能體現以書會友的氛圍!薄
除了各種學術活動之外,季風書園還會不定期舉行電影放映會!捌鋵嵰簿褪莻小型電影院,”華東師大生物系的于超認為,“大家不僅能夠免費看電影,還能在一起探討一番!遍_業僅僅三個月的季風書園已經贏得華東師大不少學生的青睞!耙郧奥犞v座,總是一本正經地在教室或者報告廳,”上海交大的陳緯棟也是季風書園的?,“大家圍坐在一起,零距離與教授面對面交流探討的感覺很不錯!”
用各類學術活動帶動書店人氣,已經成為季風書院華東師大店的一種經營策略。季風書園華東師大店負責人蘇小姐介紹說:“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基本都是免費的,在堅持公益性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聚集人氣!薄
“混搭”書店
以“專業”“情感”取勝
當學術書店“命懸一線”之時,不少以“教輔”“學術”為主打的混搭書店卻步履堅實地“活著”。當各類教輔書籍放在書店的醒目位置時,也許很多人會感嘆“學術的沒落”,但這卻是實體書店不折不扣的生存之道!
“雖然像復旦、華東師大等高校以文科見長,但畢竟還有很多理科生,每個學生都有買教輔書的需求,”陳老板在上海師大附近開了家書店,“部分教師和學生對學術書的需求,我們也在盡量滿足!薄
開在復旦大學附近的學人書店,月租金超過3萬元,賣點也是教輔和學術的“混搭”。書店員工小劉說,目前店里所出售的學術書具有非常高的專業水準,有許多學術書只有在這里才能買得到!
實體書店除了以“專業性”取勝之外,人情味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復旦大學研三的吳婷經常光顧毛毛書店:“我在復旦讀書快7年了,每次走進毛毛書店,都有種異常親切的感覺!眳擎每谥懈械接H切的老板娘便是沈女士,她會和每一位進到書店內的顧客打招呼,聊上幾句家常!皩嶓w書店最能體現人情味,大家都像老朋友一樣,看書、買書之余還能一同聊聊天!薄
“校園書店之于大型書城,就像全家超市之于家樂福!睂W人書店總經理高鴻鵬打了個簡單的比方,書店就應該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無論是教輔書還是學術書,其實都是滿足學生和教師人群的需要。在純學術書店舉步維艱的今天,淡化書店本身的性質,通過市場調節,讓具有“教輔”“學術”混搭風的書店也能以“專業”“情感”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