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廈門宣布,大陸將進一步為兩岸同胞交流創造條件,包括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并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第七屆海峽論壇大會當天召開,俞正聲致辭時作上述表示。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社廈門6月15日電 題:大陸對臺政策更加注重推動“心靈溝通”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種種跡象顯示,大陸對臺政策正越來越注重推動兩岸民眾直接交往,實現“心靈溝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14日在廈門宣布,大陸方面將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并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這便是最新佐證。
60多年來兩岸交流的發展歷程,是兩岸同胞沖破隔絕藩籬、走向交流合作的歷程,也是一家人由分離隔絕走向交融交心的過程。近年來,促進兩岸民眾直接往來,為面對面交流創造更好條件,是大陸方面一直著力的工作。
以便利臺胞“登陸”措施為例,2004年以來,大陸方面陸續授權福建、上海、江蘇等20個省、自治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為在大陸的臺灣居民補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2011年,有關部門全面下調臺胞來大陸簽注收費標準,總體降幅達50%;并先后在42個城市設立43個臺胞口岸簽注點,為未辦妥入境手續直抵口岸的臺胞辦理一次有效臺胞證和3個月一次有效入出境簽注……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在各項措施刺激下,臺胞來大陸從1988年約45萬人次增至2014年的537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從1988年的僅幾百人次增至2014年的404萬人次。
盡管兩岸人員往來日趨熱絡,但目前仍有近三分之二的臺灣同胞沒有來過大陸,同時有很大比例的大陸民眾沒有去過臺灣。由于兩岸同胞有不同的歷史遭遇,生活在不同社會政治制度之下,部分臺灣同胞對大陸仍存在隔閡誤解。這也凸顯了兩岸民眾面對面交流的必要性。
今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表示,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大陸將適時實施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往來的措施。這明確宣示了大陸對臺政策將更加注重推動兩岸民眾交流,促進“心靈溝通”。
僅僅一個多月,習近平的宣示便得到落實,充分展現了大陸方面想臺胞之所想、急臺胞之所急的誠意與善意。
毋庸置疑,兩岸本是一家人,為兩岸民眾往來創造更多便利,是兩岸一家親的必然要求。但鑒于目前兩岸尚未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大陸單向為臺胞實行免簽注,更展現出大陸方面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此外,在海峽論壇上正式宣布免簽注政策,意義更加特別。2009年起每年舉辦的海峽論壇,是兩岸基層民眾大交流的舞臺,大陸在論壇期間都會宣布對臺惠民措施。本屆論壇延續這一慣例,也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會持續為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泵夂炞⒄叩耐瞥,為臺胞“登陸”提供更大便利,并節省經濟成本,有助于更多臺胞加入到兩岸交流進程中來,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參與者和支持者。
當然,兩岸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兩岸雙方仍需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基礎上,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促進同胞間心靈的契合。如此一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