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屆海峽論壇·海峽婦女論壇于16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張平/攝)
潮平海闊,千帆競渡。作為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屆海峽論壇·海峽婦女論壇于16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近400位兩岸婦女再聚鷺島,暢敘情誼,激蕩智慧,凝聚共識。
海峽婦女論壇作為兩岸婦女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自創辦以來,緊扣兩岸婦女和諧發展主題,突出民間特色和婦女視角,已先后舉辦了20場兩岸婦女姐妹共同關注的婦女議題研討會,涵蓋與女性發展息息相關的科技、金融、婚姻家庭、教育、工商、文體、新聞傳媒、旅游等各個領域,4000余名兩岸婦女借助論壇這個平臺相互切磋、不斷學習、分享經驗。
與以往論壇相比,本屆論壇以“婦女發展與中華文化”為主題,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線,以促進兩岸婦女合作共贏為主旨,圍繞地方文化、企業文化、家庭文化等議題展開研討,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特色也更加鮮明。
海峽文緣,姐妹家園。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淵源,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認同是兩岸同胞割舍不斷的情懷,也是凝聚兩岸婦女的巨大向心力。
地方文化的多元與交融,塑造了婦女的獨特品格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區域的獨特文化,區域的獨特文化在中華文化引領下又滋養了一方人獨特的品格。
在福州大學閩商文化研究院院長蘇文菁眼中,閩東南的婦女“堅韌、務實、高效”。因為“男人隨季風出海遠洋貿易,把生命交付給茫茫大海;女性留守家中,除了承擔傳統家庭角色之外,還得擔當起傳統農業社會男性所做的所有工作。特別是在閩東南,現在還是由大部分女性承擔本該由男性勞作的體力活。她們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建設家園的重擔!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則是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婦委會主席黃周娟娟對香港婦女創業精神的詮釋。她說,香港婦女有的支持丈夫創業,默默奉獻,而同時也有很多婦女在創業潮流中獨當一面,不斷成長。隨著婦女接受教育普及化,知識及眼界不斷提升,加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婦女得以走出廳堂,廣泛的投身社會工作、為社會服務,得到認同與贊賞。她們不僅秉承女性特有的細膩善良和溫柔的德行,而且傳承了愛國愛鄉、顧戀桑梓的情懷。
正像澳門地區中西融和、獨具特色的建筑一樣,澳門福建婦女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黃麗英表示,如今,在澳門社會的政治、經濟、勞工等各個領域,到處都有才智兼備的成功女性身影。澳門女性不僅在政府行政團隊占有重要地位,在素質上,相比男性亦不遜色。此外,在社會服務領域,女性形象更是熠熠生輝。
論壇發言者獨特的觀點、精彩的論述,吸引著兩岸婦女的高度關注與熱情參與,也開啟了兩岸婦女交流對話的新思維。
和諧企業文化的構建,促進了女性的全面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女企業家占中國企業家總數約為10%,之后這個比例不斷攀升。到了2010年,女企業家約占中國企業家總數的20%,其中個體和私營經濟中的女企業家占所有企業家總數的41%!碑斨屑Z集團副總裁姜華報出這樣一組數字時,臺下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今天,海峽兩岸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自主創業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創造社會財富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們用自己的努力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打造了一個屬于女性的精彩舞臺。
姜華認為,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的傳播讓女性有更多接受知識和參與社會的機會,她們往往以優于男性的細心縝密、包容親和、善良體貼、扎實堅韌的特性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不斷豐富著新時期女性的特有內涵!耙虼顺浞职l揮女員工的作用,能提升企業管理的價值,為企業持久穩定發展奠定深厚的人文根基!彼f。
而身為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的楊文則干脆在論壇上“現身說法”,以自己企業發展作為例子來闡釋她“構建企業文化與促進女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觀點。
楊文認為,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是推動女性發展的重要動力,能夠為女性創造更為廣闊、寬松的發展環境和空間;而女性道德修養的增強、業務水平的提高,又是企業文化得以構建和提升的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企業文化與獲得發展的女性,都會幫助企業提高知名度、公信度,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
“營造和諧向上、包容開放的企業文化,為女性施展才能搭建更好的平臺、提供更多的機會,推動越來越多的女性實現全面發展與進步,并以企業文化推動兩岸企業合作共贏!笔莾砂秼D女在交流中所達成的共識。
家庭文化的發展與變化,拓展了婦女的發展空間
家庭是兩岸婦女共同關心的話題。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華家庭文化中,女性的意義尤為重大。本屆論壇上,兩岸婦女從家庭入手,就文化在家庭教育和和諧家庭建設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討。
“婦女是家庭的支柱,而家庭是維系社會的命脈”,臺灣中華婦女會總會副理事長聶惠如的發言開門見山。
聶惠如表示,隨著社會的進步,婦女受教育機會的增加,女性意識逐漸抬頭,由傳統家庭角色開始朝著多元化角色發展。她說,現代社會中的女性早已不局限于生養及相夫教子,而能“撐起一片天”了。
家庭教育對每個人影響深遠。西方有句諺語:“上帝因不能照顧到每個人,而創造了母親來愛孩子”。聶惠如說,家庭文化由生活而產生,形之于生活之中。家庭是個人品行的開始,在家庭中母親直接參與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正確的教導,孩子自然能夠在愛的環境受到熏陶,成為有品德有教養的人,若未能理會孩子的教育發展過程,孩子可能會因而學壞,或造成令人遺憾的困擾。母親是孩子道德文化根基形成的重要塑造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薄耙耸乙思摇笔枪糯鐣䦟ε拥淖罡咴u價。但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家庭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現代性轉型過程中發生了很大變化。
來自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的王宇教授表示,今天的婦女,已經不再拘泥禁錮于家里的舊式傳統,也不需要成為熟諳全套現代家政的新式賢妻良母,以此為代價來建設家庭文化。他認為,現代家庭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婦女可以走出家門進入公共空間,在尋求自身發展同時,構建起家庭文化和社會文化互動的橋梁。而且,現代社會婦女走出家門謀求發展,對于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和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十分必要,更有利于家庭文化的建設。
隨著女性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逐漸普遍,事業與家庭的矛盾也成為兩岸婦女姐妹共同面臨的難題。對此,聶惠如表示,是否重新回歸婦女的傳統角色,無一定論,需要靠女性自己的智慧去抉擇。而王宇則認為,應該提倡男性對家庭文化建設的承擔,共同分擔家庭事務。
……
鄉音切切,親情濃濃。
在第四屆海峽論壇·海峽婦女論壇上,兩岸婦女姐妹共溯文化淵源,共敘親情友情,共謀發展愿景。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為兩岸交流的舞臺不斷注入活水,也推動并見證著海峽兩岸姐妹攜手發展,合作共贏。(本報記者 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