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大典現場。
“祭祀大典現在開始……”12日上午10點08分,當悠揚的樂聲在湄洲島天后廣場上空響起時,坐在“陪祭區”內的400多位臺灣宮廟代表紛紛站立起來,兩側看臺上的成千上萬信眾也應聲而起,面朝祖廟,雙手合十。雖然手里沒有香火,但臉上仍滿是虔誠。
前來參加這次祭典的臺灣信眾共有12000多人,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宮廟,但衣帽上都印有“萬眾齊拜”、“大家歡喜迎媽祖”等字樣。
“媽祖是我們一輩子的守護神,能到祖廟來拜一拜媽祖特別高興,媽祖肯定保佑我們全家更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在臺灣信眾樸實的話語里,飽含著對媽祖的深深信仰。
跟隨臺灣彰化縣竹塘圣賢宮前來朝圣的信眾莊彩云,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她多年前就很想來媽祖祖廟尋根謁祖,然而由于腿腳不便,一直未能如愿。這次圣賢宮要組團參加“萬名臺胞拜媽祖”,她特地去買了一個輪椅,由丈夫推著輪椅跨越海峽來到了祖廟,“來拜拜媽祖,祈求風調雨順,家里每個人都平安!鼻f彩云說,這次不僅完成了心愿,祭祀典禮也讓她大開眼界。
是啊,激揚的樂聲、隆重的儀式、盛大的典禮,這些遵循著幾百年媽祖信仰民俗編排的典禮,每一個細節都浸潤著傳統文化的因子,又怎能不引起臺胞們的心靈共鳴?初獻、亞獻、終獻,三獻之禮他們看得目不轉睛;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行三拜九叩之禮時,他們在遙遠的看臺上都一板一眼地完成!澳_站在這里,心也到了這里,因為媽祖在這里!币晃慌_胞發出感慨后,周圍的同伴們紛紛點頭。
為了來到心靈的原鄉,他們毫不覺得辛苦和疲憊。就在前一天,許多臺胞還到北岸開發區媽祖祖祠朝拜,他們遵循著舊時習俗,在公路邊的牌樓前下了車,步行前往。整整3公里的朝圣路,臺胞們一步一步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手里抬著、懷里抱著的媽祖神像仍然穩穩當當,臉上的虔誠信仰絲毫未變。
廣場中心,一道道藍色彩帶招展紛飛,象征著廣闊的海洋;廣場外圍,一聲聲“咔嚓”不絕于耳,這是信眾們對祭典儀式的鐘情與熱愛。當儀式結束時,這些“咔嚓”聲仍在延續!澳愫,能跟我合個影嗎?”“你們好,跟我們拍張照可以嗎?”……許多參加儀式表演的演員們被攔住了,與他們的合影,將成為許多臺胞珍視的照片。翻看著手機里的圖像,一位年輕的臺灣信眾說:“演員衣服好漂亮,帶回去給信媽祖的朋友們看一看!
與年輕人的興奮不同,82歲的臺北老人張添來面對祖廟媽祖既激動又感動。前一天,他拄著拐杖一步一步登上了祖廟山,面對著媽祖神像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身體好的時候,我經常來祖廟朝拜,后來因為年紀大了身體變差,已經7年沒來了!彼f,這次咬牙堅持著再來祖廟朝拜,是完成了有生之年最后的一個心愿。
信媽祖、拜媽祖,心心念念是媽祖,媽祖連起了兩岸信眾的心。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大甲鎮瀾宮董事會副董事長鄭銘坤說,媽祖是我們兩岸共同的媽祖,是兩岸民間最好的交流平臺,有了祖廟的媽祖祭典,相信兩岸同胞會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