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6月15日電 (郭熙嬋)第四屆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海峽兩岸戲曲與國學傳承主題論壇15日下午在廈門舉行。兩岸戲曲與國學特色傳承教育機構和中小學校校長約100人參加。
主題論壇期間,與會人員圍繞戲曲與國學傳承話題,直擊戲曲與國學所面臨的危機,兩岸戲曲與國學傳承者、教育者各抒己見,分享自身學校、機構在保護、傳承、推廣戲曲與國學方面所做的努力。
臺灣蘭亭昆劇劇團團長王志萍,常年致力于昆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王志萍告訴記者,在傳承推廣昆曲方面,臺灣蘭亭昆劇團采用的是老戲新意、保存、活化的方法,即賦予傳統的昆曲曲目以當代生命力,讓昆曲藝術走進當代,走進不同年齡層觀眾的視野。
王志萍以具體事例進一步說明,為吸引當代觀眾的眼球,蘭亭昆劇團在演出傳統昆劇《獅吼記》時,結合當代觀眾心理,以“古典家暴喜劇”作為推廣亮點;在演繹老劇目《牡丹亭》時,劇團加入當下流行的穿越元素重新演繹。
不僅如此,王志萍還不忘注重昆曲的下一代推廣,不僅推出昆曲童書,還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Q版昆曲人物形象,并走進中小學教唱昆曲。經過努力,目前臺灣有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成為昆劇的新一代觀眾。
戲曲與國學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推廣任重道遠。江蘇省無錫市羊尖實驗小學正打算將本地特色劇種“錫劇”引入校園課堂,為了借鑒他人的傳承經驗,副校長席贊萍千里迢迢前來參加此次論壇。席贊萍認為,通過參加高層次的主題論壇,可以與戲劇界高層接觸,有助于吸收他人的優勢,不斷提升自身的辦學特色。
此次主題論壇對于兩岸文化傳播者來說,不僅是一次相互交流的機會,更是一次相互學習的機會。王志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與臺灣的純民間行為相比,大陸在戲曲與國學傳承方面有著制度上、資金上的諸多優勢。
王志萍也表示,很愿意與大陸傳承工作者分享一些臺灣的經驗,也許大陸日后的傳承工作會逐步走向官方與民間結合的趨勢,到時候臺灣的一些經驗可能會有所幫助。
此次論壇上,大陸38所有戲曲特色的學校、機構被授予“海峽兩岸戲曲與國學傳承交流基地”的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