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網廈門6月15日消息(記者 謝良建)作為第六屆海峽論壇新增活動之一的“首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15日下午在福建廈門舉行,海峽兩岸200多名社區工作者、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多彩社區的多元共建。
社區是居民的生活家園,也是社會的功能單元。當前,兩岸關系進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兩岸經貿合作日益密切,兩岸人員交往更加頻繁,社區日益成為兩岸居民擴大社會交往、深入社會生活、維護社會權利的重要渠道。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趙守博在談到“首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舉辦的意義時表示,“兩岸人民攜手賺世界的錢”,目的是增進人民的福祉、改善人民的福利,兩岸共同探討社區治理和社區發展,其要義便是改善基層民眾的生活,因此,海峽論壇將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新設為子論壇極富遠見。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開幕式致辭(你好臺灣網 謝良建 攝)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大陸的社區建設與臺灣的社區營造都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都選擇社區作為公共服務的支持點、居民自治的生長點和基層建設的著力點,這深刻體現了兩岸社會在發展策略、文化基礎和思維方式上的彼此認同、相通互鑒!苯窈髴浞职l揮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的作用,從人員互訪、組織互聯和政策互動三個方面加強兩岸基層交流合作,為兩岸社區發展凝聚合力、注入活力、增添動力。

新黨主席郁慕明致辭(你好臺灣網 謝良建 攝)
談及兩岸社區治理經驗互鑒,新黨主席郁慕明有感于臺灣社區從過去“平面”的四合院到如今“立體”的高樓大廈,科技化高而人性化低,建議大陸選擇不同于臺灣“空間受限”的發展之路,摒棄城市大建“水泥森林”的模式,在土地廣袤的鄉村建成“平面的”、人性化的綠化社區。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趙守博則強調“人”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他認為,社區治理的基本精神是自助人助,應該激發志工服務、社區自主的精神,讓基層民眾關注自己居住的地方,自發投入改善社區生活的事業中,唯有如此,社區才能成功發展。
開幕式結束后,彰化縣副縣長柯呈枋、山東濟南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區居委會主任陳葉翠、臺灣村里長聯合總會會長陳建良等12位兩岸嘉賓分別圍繞“社區治理中的政府定位:從管理到服務”、“社區自治中的居民參與:從自發到有序”及“社區發展中的社會組織:從志愿到專業”三大議題進行了發言。據悉,15日上午,兩岸與會嘉賓還分組考察了廈門思明區曾厝垵文創村、湖里區金安社區、海滄區興旺社區等6處城鄉社區,實地感受廈門近年來“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社區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