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馬蔚華:財富管理盈利模式面臨改變

        2012-07-09 09:03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在7月4日召開的“2012中國(青島)財富管理論壇”上,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財富分布和投資逐漸地向新興市場傾斜,并出現值得關注的新趨勢,國內財富管理市場正面臨盈利模式的改變。

          馬蔚華在演講中表示,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給全球財富管理市場帶來強烈震動,并使得這個傳統又新興的市場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趨勢、新趨向。首先,表現在全球財富分布和投資逐漸向新興市場傾斜。2008年~2011年三年間,財富管理市場復合增長率在發達國家歐美市場只有6.3%,而亞洲地區則以20%的復合增長率居于榜首。新興市場的財富份額占全球財富份額的比重從2008年的23.6%,已經上升到今天的26%。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認為,新加坡將在2013年趕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中心。

          另一方面,客戶財富管理的需求偏好日趨復雜。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后,投資者對風險的認識更深刻,風險偏好趨于中性和穩健。同時,財富管理投資組合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房地產投資占比趨于下降,且構成發生改變;另類投資受到關注,其中,結構性產品在過去兩年的增長率高達160%;區域配置方面,從過去的單一區域,到現在的向全球化發展。此外,財富管理的機構重組態勢漸顯端倪。金融危機對財富管理機構產生巨大沖擊,不少傳統機構正在重新組合。如匯豐銀行宣布把日本的私人銀行出售給瑞士信貸,英國的巴克萊銀行也宣布出售旗下的財富管理公司和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財富管理的盈利模式正悄然變化。馬蔚華表示,中國的財富管理長期以來盈利來源主要是對客戶交易所收取的傭金,比重高達90%。然而這種方式必然導致財富管理機構和客戶之間發生利益沖突。因此,很多機構逐漸把盈利模式改為按照客戶的資產規模和理財方案的知識含量收費。這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益沖突,減少客戶承擔的風險。最后,金融監管的理念和技術日臻成熟。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國際社會對財富管理中透明度低、道德風險沖突問題,采取了強化信息披露的方式。同時,建立防火墻,把影子銀行納入監管范疇,規范衍生品交易,保護投資者利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