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保留50家
●有消息指中小企業可“相互整合”
上周五,本報率先報道乳業兼并重組已初露端倪,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尤其當中擬規定,到2018年我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只保留50家,大幅“砍掉”六成企業,引起業內熱議。
對此,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對媒體表示這不會導致壟斷,而消息人士則告訴本報有關方案也擬鼓勵中小企業相互整合,通過兼并重組或者產業聯盟方式整合。
乳業兼并重組方案細則中擬規定,到2015年保留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80家,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下降至50家。據國家食藥監局早前披露的名單顯示,目前全國有128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
實施重組:企業需連續三年盈利
昨日,有媒體引述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指出,重組是為了乳粉行業有更好的發展,“不會導致壟斷”,這樣的兼并重組的力度和方向是要形成一批具有品牌質量、能讓群眾放心的生產企業。
朱宏任說,在等待國務院批復的方案中,力爭到2018年年底,培育形成3~5家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一般是按產品產量計算的。去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年產量約60萬噸,但是年產量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3家。
一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上述方案細則擬規定實施兼并重組的企業需連續三年盈利,否則不具備整合其他企業的資格。但他同時表示,中小企業也有機會!胺桨敢补膭钪行∑髽I相互整合,通過兼并重組或者產業聯盟方式整合!
業內:兼并重組“火力”將集中在黑龍江、陜西兩省
昨日,記者翻查了上述128家企業的名單,其中不但包括國產奶粉企業,也包括了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洋奶粉”。
其中,僅黑龍江、陜西兩省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相加就達到約60家,占比接近一半。這意味著,在“剔除”了外資企業后,兼并重組的“火力”將極有可能集中在這兩省。
事實上,早在6月20日陜西工業的主管部門就已明確表示,將全面摸清該省19家企業生產經營、奶源結構、商標品牌、裝備水平等情況,“力爭實現改造提升一批、兼并重組一批,轉型退出一批的工作目標”。
不過,對于這次奶粉業或現在“大淘汰”,有不愿具名的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整合是對的,但是估計用這么快的速度就把行業整頓好還是有難度!
該企業人士指出,在措施實施時會碰到具體操作問題。例如,在產業聯盟方式下,該誰去承擔主體責任;目前國內對奶粉生產擬叫停委托、貼牌、分裝,這可能導致聯盟后只有一個品牌,最后到底又賣誰的產品?
此外,他也指目前國產龍頭奶粉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產品質量控制和裝備都不比國外差,但是奶源質量穩定才是奶粉安全根本。
對此,上述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有關細則擬體現對企業實現從奶源到加工再到銷售的一體化經營的引導,從奶源配套服務設施和上游飼料都將加大扶持力度。
(記者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