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站報道,中國極具知名度的編輯胡舒立開始執掌一家規模較小的雜志,此前她和老東家《財經》雜志在經費及編輯政策上的爭執致使她本人及手下多數編輯集體辭職。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現年56歲、曾將《財經》打造成中國最富進取意識雜志的胡舒立開始執掌《新世紀周刊》。該雜志的主管單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一份聲明中公布了該任命。
華爾街日報稱,胡舒立將《新世紀周刊》塑造為另一本《財經》很可能是個挑戰。這本改頭換面的雜志將很快在1月4日發行試刊,并在一周后經書報亭的常規渠道進行銷售,不過這本雜志本身是一份不賺錢的學術期刊。盡管胡舒立將帶來約七十個舊部,但目前尚且不清楚如果胡舒立就一些爭議性問題進行報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是否會給她撐起保護傘。
報道稱,在過去20年中,報導爭議話題已經成了胡舒立的標志。1998年,她和出身高干、頗具改革思想的王波明共同創立了《財經》雜志,這本雜志因報導腐敗現象以及政府在2003年掩飾非典疫情而在國際上受到關注。
胡舒立和王波明在今年10月份分道揚鑣。此前,胡舒立說王波明并未給她的雜志在積極報導新聞時所必須的政治保護。她還說《財經》現在已成為王波明手下財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EEC Media Group Ltd.)的搖錢樹,但雜志本身卻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王波明否認了這些指責,他說自己已經給予了《財經》在挖掘新聞時所需的保護。王波明現率領新的編輯團隊繼續出版《財經》雜志。
華爾街日報認為,《新世紀周刊》或許前途難測,但它給予了胡舒立重啟出版事業所急需的東西:刊號,即政府給予刊物的出版許可?柕陌l放受到政府部門嚴格限制,而且能否獲得刊號一直被視做胡舒立將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截至發稿時,未能聯系到胡舒立發表評論。不過,據胡舒立下屬透露,她在周三時對員工表示有足夠的資金將《新世紀周刊》打造成為一個銳意進取的全國性雜志。她的員工在過去兩個月中一直正常領薪,并一直在北京中央商務區租用的辦公樓里上班。
今年10月,前《財經》雜志編采中心等近200人集體“出走”,12月初組建“我們網”網站。隨后胡舒立出任廣州中山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但她計劃創辦的新雜志《財經新聞周刊》刊號至今未獲有關部門批出。(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