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資本市場回暖 銀行理財新規敲響“穩健警鐘”

        2009-07-10 16:12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隨著股市重上3000點,百姓理財的熱情被再度點燃。在資本市場回暖之時,銀監會宣布出臺新規,銀行理財資金不能直接投資股票基金,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專家認為,銀行理財市場的“穩健警鐘”已經敲響,監管部門在指引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同時,也提醒百姓須謹慎理財,畢竟理財產品負收益的陰影仍未完全消除。     

            新規溯源:銀行理財“負收益門”

            7月8日,銀監會正式對外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理財資金不得投資于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認為,該《通知》的出臺與目前所處的國際金融市場環境息息相關。在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帶高度杠桿和復雜結構的理財產品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因此目前各主要國家均加大了對理財市場的監管。

            銀行理財產品曾經讓人“又愛又恨”。在金融危機和股市走熊的背景下,資金的避險需求引致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呈現大幅增長。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數字,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募集金額約3.87萬億元,是2007年的三倍多。截至2009年5月末,各中外資商業銀行存續的理財產品超過4100只,理財業務市場規模達到7000億元。

            盡管銀行理財產品相對風險較低,但也有一些產品是與資本市場掛鉤的;受資本市場單邊下跌的影響,部分類型理財產品一度陷入“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局面,有的損失達四五成。廣州市民李莉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幾年的投資可謂“驚心動魄”,股票、基金原來翻倍了還嫌賺得不夠多,最后卻只剩下不到一半的資金。本以為銀行理財一定保本,但是也遭遇了負收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