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中國式理財“四大病”

        2013-05-02 09:19     來源:金陵晚報     編輯:林天泉

          中國人理財具有很濃烈的國情特色:相信自己多過相信專業機構;看重收益,相對輕視風險;從眾化心理深厚,喜歡一窩蜂投資;賭性濃厚,愛把大部分雞蛋往同一個籃子里放;大眾理財的收益呈兩極分化趨勢,差距正在逐步拉大……這是“中產階級理財第一刊”《金證券》最新推出的《中國式理財2013》白皮書披露的主要內容。

          公信力缺失

          九成民眾不信理財機構

          對國人來說,大部分還是愿意相信自己對于未來的判斷,哪怕實踐證明自己的判斷十有八九是錯誤的,也不愿意把財富交給專業的機構打理。

          《中國式理財2013》白皮書披露的調查數據顯示,86.8%的民眾喜歡自己打理財富。在有合適的理財產品時,做零散投資;沒有合適理財產品時,則喜歡把錢存入銀行。只有13.2%的民眾愿意把資產托付給專業機構或專業投資人士打理。

          南京一位接受《金證券》調查的孫女士表示,“很多金融機構的員工推銷各種各樣理財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完成銷售任務,并沒有真正把客戶擺在上帝的位置上。產品是不是適合投資,有多大的風險,他們要么很少考慮,要么不愿意說清楚細節。一旦投資虧了錢,他們幾乎不過問!

          部分金融機構人士坦承,在向客戶推銷產品時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這和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機構看重短期逐利、輕視客戶回報和長期競爭力培育的導向有很大關系。這恰恰是目前金融機構服務的弊端所在!督鹱C券》記者還了解到,在監管日益收緊的情況下,許多金融機構的基層客戶經理即便對客戶進行風險測試,迫于產品銷售壓力,也仍存在“走過場”、流于形式主義的現象。這無疑為后續可能的糾紛埋下隱患。

          收益預期高

          存在“剛性兌付”認知誤區

          《中國式理財2013》白皮書透露,被調查的44.6%的民眾,希望自己的財富年增長率在20%以上,39.5%的受訪者希望財富年增長率達到10%以上,而只有16.9%的受訪者希望自己的財富增長率能超過銀行同期利率。相比較高的回報預期,對于風險承受能力,受訪人群中只有11%的人表示能夠承受超過20%-30%的虧損;13%的受訪者表示,能夠承受超過10%-20%的虧損;76%的受訪人群表示,不能承受風險。

          金融機構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理財客戶首要關注因素就是產品的收益率,尤其是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越高,購買的欲望和購買的能力越強,相比之下不太關注風險。與之對應,金融機構對產品風險的揭示的確不夠,往往三言兩語、輕描淡寫。

          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士透露,去年股市深跌導致民眾理財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大家都跌怕了”,這才有了去年固定收益類產品大放異彩的景象。但客觀地說,投資者對風險和收益的預期仍然存在錯配,同時,對銀行、信托等機構理財產品的風險認識程度遠遠不夠,以為剛性兌付的神話不會打破。

          樓市吸金強

          跟風投機竟成理性選擇

          面對樓市、股市、商品、理財等多個投資領域,眼下公眾有著怎樣的資產配置偏好?

          《金證券》記者發現,受訪者中,有38.7%表示關注房產,25.3%關注信托,23.2%表示關注銀行投資理財產品,5.2%關注股票,4.4%關注黃金。此外,3.2%的受訪者表示關注其他投資品種。

          這一結果與不同投資市場的收益率高度相關。值得一提的是,民眾對股票市場的關注度出乎意料得小,股市投資已經萎縮成“小眾化”投資品種。

          不過,民眾對這些投資領域仍然抱怨不斷。許多受訪者表示,國內適合公眾的投資品種目前還是太過于匱乏,一般老百姓能接觸的無非房產、信托以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但由于房產限購、信托門檻太高、股市風險太大、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太低,所以很難對財富投向進行滿意的配置。

          尤其是,很多投資領域還很不規范,系統性風險較大,讓人很難敢于長期投入,短期投機反而成了最理性的選擇。

          食利層龐大

          稅收漏洞加劇兩極分化

          理財市場紅火的背后,財富分化的現象也十分明顯。來自宜信財富的調查顯示,國內的富裕人群越來越多,這部分人群掌握國內70%左右的財富。而有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最富裕人群中,排在第500名的資產額高達21.7億元。

          《金證券》調查發現,理財市場呈現出典型的嫌貧愛富特點。私人銀行或信托等提供的高投資門檻品種,收益率往往不菲,這在客觀上助推高凈值人群的資產增長率遠高于一般投資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食利階層。由于國內稅制及征管不完善,兩極分化的現象愈發明顯。

          諾亞財富資深理財師沈湘玲告訴《金證券》,如果國家從制度上給予民眾養老保障,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民眾有了安全感,理財市場也會有所改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