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大陸知名雜志《讀者》“跨越”臺灣濁水溪

        時間:2013-04-02 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們正努力拓展臺灣南部地區的讀者群”,大陸知名雜志《讀者》的臺灣總代理吳治亞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介紹該雜志在臺灣的發行情況。

          30日,入臺兩年多的《讀者》首次跨越濁水溪,到臺南舉辦閱讀分享會。受邀與會的臺灣知名作家王文華,分享了他閱讀最新一期《讀者》中《我親愛的文藝老青年》和林青霞撰寫的《印象鄧麗君》等文的心得,并與讀者一起討論親情、友情等話題,場面輕松而溫馨。

          1981年,《讀者》雜志在甘肅蘭州創刊,經過32年的發展,每期發行800萬份的《讀者》已成為發行量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期刊。2011年元旦,《讀者》作為第一本在臺灣公開發行的大陸期刊正式上市,月發行量已從最初的5000份增至2萬多份。

          “我們在臺南的訂戶不到200”,吳治亞先生介紹,《讀者》在全臺一些連鎖書店和便利商店零售,訂戶約8000個,遍布臺灣每個縣市和離島地區,而臺南的訂戶數量卻偏少。

          以藝文、倫理、歷史、勵志類文章為主《讀者》,有“心靈雞湯”之稱。分享會上,對親情、友情的探討,引發共鳴,有多名讀者現場訂閱雜志。這給了吳治亞信心,“我們以后還會多多到南臺灣舉辦閱讀分享會,增進了解!

          目前,《讀者》臺灣版基本是“原汁原味”引進大陸版,除把簡體字改為繁體字外,另有編輯專門負責把文中臺灣民眾難以理解的用語改過來或加上解釋,比如“坑爹”、“出臺”等詞。

          “《讀者》在臺訂戶最小為15歲,最年長的是93歲。目前在500輛計程車上投放了雜志,四月起將增加到1900輛,另外在一些連鎖咖啡店也有投放”,吳治亞把工作做得很細,想讓更多臺灣人了解這份曾在很多大陸人成長中留下印記的雜志,增進兩岸的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讀者》在臺灣的大陸籍配偶和大陸學生中頗受歡迎!啊蹲x者》在臺灣多所大學發放,每期約有1000名大陸學生能看到,希望用溫馨小故事讓他們在臺灣不再感到孤單!眳侵蝸喨缡潜硎。

          據悉,電子版《讀者》也將引進臺灣。(記者 鄭巧)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