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多項警告 呼吁國際合作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3年全球風險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1月8日發布《2013年全球風險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當今世界面臨風險的形勢加劇,難以擺脫的金融危機使人們轉移了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傮w來看,《報告》突出強調兩項最為普遍的全球風險:“收入嚴重不平等”與“財政長期失衡”。這兩項風險反映了人們對政府債務問題持續擔憂,對未來10年整體展望更加悲觀。
“無法應對氣候變化”是最大連帶風險
受訪者把“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列為第三個10年內最具連帶效應的環境風險之一。
《報告》認為,迫在眉睫的社會經濟風險使得人們無暇顧及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最近發生的一些極端天氣事件表明,國際社會缺乏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長期威脅的緊迫感。在經濟和環境都在經歷結構性變化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應當進行必要戰略投資,防止經濟和環境體系出現重大問題。
奧維咨詢首席執行官約翰·德里說:“保護自然環境和發展經濟如同相互對抗的兩場風暴。如果我們不投入必要的資源緩解極端天氣帶來的風險,那么我們子孫后代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政界、企業界和科學界需要攜手共同應對這些復雜的風險!
中國國家體制“彈性”世界排名第七
《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第二階段即效率驅動型(第一階段為要素驅動型,第三階段為創新驅動型),但中國的國家風險管理效率以及國家體制的“彈性”(即適應和恢復能力)均高于其他金磚國家。其中,中國的國家風險管理效率為4.51分,世界排名第三十,高于南非(4.42分)、印度(4.31分)、巴西(4.16分)、俄羅斯(3.6分),美國為4.53分,排名第二十九。在國家體制“彈性”方面,中國的世界排名第七,為3.26分。前6名分別是新加坡3.66分、挪威3.5分、瑞典3.46分、瑞士3.37分、阿聯酋3.28分、加拿大3.27分,美國排第九,為3.23分。
“數字化野火”難以撲滅
《報告》是世界經濟論壇風險應對網絡的核心項目,此次有世界各地1000多位專家參與了報告調查,對50項全球風險進行分區域分析,并根據其屬性分別納入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社會和技術5個類別!秷蟾妗贩Q,從印刷業到互聯網,人們一直很難預測新技術將如何塑造社會。盡管從許多方面說,信息的民主化是一股積極力量,但它也會導致很多反復無常、無法預料的后果,如一部反伊斯蘭教的視頻在網絡傳播就能引發騷亂。通過具體案例,《報告》分析了互聯網是如何傳播“數字化野火”,并探討了“滅火”的舉措。
“全球風險”抵御能力應受重視
由于單個國家無力防御外部的風險發生,因此《報告》還就關于國家風險抵御能力專門進行了分析,為創建衡量各國風險抵御能力的新型評估機制奠定了基礎。
《報告》所作的調查最終數據顯示,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加關注風險,而女性比男性更加悲觀。在地區層面,與其他區域的專家相比,來自北美的專家更傾向于認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
“這些全球風險本質上是對我們一系列最關鍵體系的善意警告!薄秷蟾妗肪庉嫾媸澜缃洕搲瘓绦卸吕睢ず劳栒f,“各國需要高度重視其對全球風險的抵御能力,這樣在面對重大事故的時候,關鍵體系才能繼續正常運行”。
(本報布魯塞爾1月8日電)
點 評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都會帶有風向標意義。與2012年的報告一樣,2013年報告依然把“政府長期財政失衡”以及“嚴重的收入不平衡”列為全球面臨的兩個最大的風險。
財政失衡和債務危機已經成為西方乃至全球最大的風險!叭鶆栈、去杠桿化、去福利化”將是大趨勢,這意味西方國家不得不經歷財政緊縮的過程,將公共債務降低到可持續水平,公司和家庭必須提高儲蓄、降低負債,修補資產負債表。然而,財政緊縮、信用緊縮與消費緊縮的疊加會導致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之路變得十分漫長和艱難。在資產負債表式衰退情況下,系統性失靈的風險在加大,即便政府和央行采取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也只是“緩兵之計”,很難徹底逆轉債務危機所帶來的巨大阻力。
收入失衡風險同樣不能忽視。事實上,收入分配失衡不僅是造成當前全球經濟困頓的根源,甚至是造成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根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近10年來,全球收入兩極化趨勢和社會發展不平衡性加劇,才是一切危機之根源。
此外,風險報告也關注潛在的全球資源安全風險。全球資源剛性需求將持續增長、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和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用國外資源的風險和難度加大,國家間的競爭將演變為資源特別是能源競爭,資源約束和資源安全帶來的全球性風險將會在未來10年影響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