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業內人士預計,2013年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平穩運行,財政政策積極偏緊,貨幣政策穩中有松,社會融資成本有降低空間。這將為資本市場創造大有可為的宏觀環境。
政策需再發力改革啃硬骨頭
展望2013年,資本市場發展的宏觀環境逐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趙錫軍預測,今年經濟總體情況會好于2012年,經濟增速將在下降一個臺階后尋求平穩增長,預期全年將實現8%以上的增長速度。
在經濟增長壓力不大的情況下,今年宏觀經濟目標有所改變,定位為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控物價、防風險這五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從過去只顧經濟增長的單一目標變成多元目標,意味著將很難全力追求經濟增長。這也是中國在經濟危機深化的環境下作出的選擇,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不再僅是逆周期調整,還增加了調結構、防風險的重任,社會也已對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對經濟危機長期化、持久化已達成共識,更加追求健康、持續的經濟增長。
世界經濟已從危機前的快速發展轉入到深度轉型調整期,將長期處于低速增長態勢。對于這場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并存的危機,專家認為,今年宏觀政策需要再次發力。
高培勇指出,經濟政策的作用同時指向了逆周期調節和推動結構調整。以往頂多是逆周期調節,但是今年還要推動結構調整,把兩個作用并列起來。這次危機中,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并存。要使經濟真正走上全面復蘇的軌道,是不可能建立在現有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的,必須轉方式、調結構。
政策還將繼續協調“三駕馬車”的關系。趙錫軍指出,宏觀政策將致力于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新一輪促銷費政策有望出臺,并通過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對投資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作用下,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加大,生產者整體經營環境會有所改進。另外,今年經濟面臨的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外需難有明顯起色,但會好于2012年。預計央行將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延續雙向波動的情形,為外貿提供良好的匯率環境。
新的一年,改革還將繼續,紅利的來源在于“啃硬骨頭”。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要走到新路上,必須下決心抓住改革的關鍵一招,最大的改革紅利來源是啃硬骨頭。如果回避,就是拖延我們實現倍增計劃的過程,積累矛盾,到了最后會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他指出,中國的增長速度不敢低到7.5%以下,不敢高到8.5%以上,這樣的局面必須下決心破解。在中國,基礎能源和不動產的價格形成機制嚴重扭曲,定價方式不利于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若調控不能解決這個瓶頸,發展的彈性空間會越來越窄?煽紤]從資源稅改革入手,結合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比價關系的通盤改革、電力部門壟斷改革、發改委對電價的行政管制,實行價、稅、財及金融等生產要素的配套改革。
宏觀政策更趨寬松警惕通脹抬頭
今年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表述上仍為“積極穩健配”。專家認為,宏觀調控總基調沒有變,但預調微調將增加,貨幣政策會保持穩中有松的狀態,對總體的流動性有所支持,向著略微寬松的方向調整,不可能有很大的放松。
趙錫軍預計,宏觀政策將在通脹可控的前提下,總體較2012年有所寬松,全社會融資成本將有所降低,資金環境較2012年略微寬松,貨幣政策有利于多方。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表示,今年是連續第3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去年中國貨幣(M2)增長13.8%,社會融資總額增長16.7%,今年仍然會維持這樣的水平。
雖然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于保持經濟較快增長,但是同時要避免通脹重新抬頭。焦瑾璞指出:“中國的經濟仍然處于轉軌過程中,通脹是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控制通脹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前提,貨幣政策宜冷不宜熱!
他表示,2009年至2012年,新增貨幣占現在貸款余額的60%多,這四年的新增貸款等于建國六十年的新增貸款!柏泿虐l行過多,受害的肯定是百姓。下一步要消化中國長期積累的龐大的貨幣量!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建議,控制通脹、調節物價可以考慮除貨幣政策以外的方法。如果不考慮經濟和企業狀況,簡單地收緊政策、打壓物價,效果不好,在經濟滑坡的時候會加劇企業的困難。應針對食品類的消費品消費特點和屬性,想方設法保證食品供給的穩定,才是治本之策。
在財政政策方面,專家認為將略微收緊。趙錫軍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結構和力度方面,積極的程度會比去年收緊,因為財政收入的壓力會增大。
高培勇也認為財政政策在遠離積極、趨向穩健,從擴張向中性過渡!熬头e極的財政政策而言,盡管要在穩增長的方面擔當主力,但是今年較為節制。擴張的財政政策即增赤、減稅、擴支三方面,今年財政赤字定會有所增長,減稅是結合稅制改革的結構性減稅,擴支方面限定在投資打基礎、惠民生、不造成重復建設的基建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