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瞭望》:山西煤業整合的關鍵

        時間:2010-01-11 19:44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1月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肯定山西煤炭行業的整合實踐,認為山西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重組整合煤礦正式協議簽訂率達到98%。這意味著從“有水快流”到“大集團化經營”,山西逐步走上了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煤炭產業之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發展急需大量煤炭,“煤!鄙轿魈岢鲆粋全民大辦煤礦的政策,叫“有水快流”,意思就是有資源就趕緊挖。這一政策導致全省出現漫山遍野的小煤礦,背離了“規;_采、綜合化利用”的煤炭產業基本規律,付出了慘重代價,山西至今仍為這些生態災難和社會問題“償還欠賬”。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全國的能源需求和經濟發展,十幾年來山西艱難地在“產業糾偏、保量供應、安全生產”中“找平衡”:煤炭緊缺的時候,山西負重前行、埋頭產煤;發生礦難的時候,山西又備受指責、低頭“受氣”。為此,山西煤炭產業改革一直在頂著壓力迎難而上,從“有水快流”到“關井壓產”,從“關小上大”到“大集團戰略”,從資源“無償劃撥”到“有償開采”,全省礦井數量從1萬多個減少到2005年的4000多個,2009年減少到2600個,直至減少到1053個。

          可以說,與發達國家的煤炭產業相比,這種整合式的產業結構調整,我們不是走得太快了,而是走得太曲折、太慢了。幸好山西及時地走出了這一步?v觀山西2009年以來的煤炭資源整合,產業政策以建立“國家煤炭旗艦企業”為目標,沒有單純運用行政手段而是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打破企業所有制性質和地域限制,以“先進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紐帶進行重組兼并,利益分配上兼顧了市、縣、鄉(鎮)甚至村集體的利益,整個整合過程基本遵循了“統籌兼顧”的原則。這最后成為“98%”這個數據的堅實保障。

          當然,關鍵還是決策者的決心和勇氣,盡管改革道路上困難重重、利益分配上矛盾尖銳,但只要走上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產業道路,就頂著壓力堅決地走下去。事實證明,山西整合的成效正在顯現,煤礦數量下降,產量提高了,利稅增加,事故下降,死亡減少。

          不過,當前各省借鑒山西經驗的時候,一定要警醒兩點:其一,產業整合表面上做的是企業兼并重組的工作,實際上起更重要作用的是人和其背后利益的平衡;其二,產業轉型一定要注意把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產業規律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切不可“照貓畫虎、盲目照搬”。(呂曉宇)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