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中國臺灣網
          
        <p id="siyyr"></p>

      3.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4.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持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中轉站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字號:
            廈門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5年增資5.4億美元

              時間:2007-12-11 15:42    來源:福建日報     
             
             

                今年12月是集美(杏林)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創辦15周年的日子。如今的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綜合投資環境和各項經濟指標名列福建省19個國家級和65個省級開發區的前茅,臺商投資區已經成為集美區經濟發展的龍頭、科技進步的先導和自主創新的基地。截至今年10月,集美區累計批準引進歐美、日韓等國家和臺港等地的客商投資企業729項(含外商分支機構),合同利用外資超過3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多億美元。從2001年至2006年底以來的五年里,臺商增資擴產項目就達167個,總增資5.4億美元。

                 集美和杏林臺商投資區分別于1992年12月和1989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成立至今,兩個臺商投資區累計投入50多億元建設道路、通信、供水、供電、排污等基礎設施。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還先后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使得臺商、外商企業的發展,跨越了貿易壁壘。近年來,集美臺商投資區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有利時機和廈門建設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及廈門市機械類工業產業外移島外的機遇,及時規劃了機械工業集中區,并抓住臺灣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時機,注重吸納科技含量高,拉動作用大的跨國公司和電子信息大項目,產業向高端發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

                 投資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真正樹立“親商、尊商、重商”意識,努力營造“幫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氛圍,著重打造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了企業不斷擴產增資。臺商投資區開發建設十多年來企業運營良好、普遍贏利,大批臺外資企業擴產增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成為投資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從2001年至2006年底以來的5年,集美區增資167個項目,總增資5.4億美元。曾任廈門臺商協會會長的吳進忠先生投資的來明眼鏡工業公司,投資由原來的300萬美元增加至6600萬美元,相關配套的光明眼鏡、來奇偏光科技、三箭電子等企業也落戶投資區。正新橡膠由原投資的2900萬美元增加至2.3億美元,董事長陳秀雄直說“發展得比想象還快!比缃,正新的投資已經由集美輻射到鄰近的海滄,遠到江蘇的昆山、天津等地。雄霸世界衛浴市場的路達工業公司也由原來投資1350萬美元增資至1.05億美元。生產運動器材的飛鵬企業至今已擁有6家公司,總投資從最初的400萬美元擴展到現在的1.2億美元,達到30倍的增長。 (記者 吳在平 通訊員 王進法)

             
            編輯:魏萌    
             
            相關新聞
            圖片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