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繪共創 尋根共鳴 | 第24屆“蜀文化之旅”蓉臺詩文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圓滿舉辦
2025-09-19 15:1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9月19日訊 8月22日至9月15日,“蜀風文韻·藝聚同心”第24屆“蜀文化之旅”蓉臺詩文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在四川成都圓滿舉辦,100余名兩岸藝術家、書畫詩文藝術愛好者齊聚成都,開啟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本次活動旨在傳承巴蜀文明、促進兩岸交流,活動形式涵蓋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筆繪、座談會、文化參訪、實地采風等,為兩岸藝術家搭建起互學互鑒、增進友誼的交流平臺。

活動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蓉城啟幕:162件川臺藝術家作品點燃文化之約
“蜀風文韻·藝聚同心”第24屆“蜀文化之旅”蓉臺詩文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在四川省對臺交流基地——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國際美術館拉開帷幕。

川臺藝術家作品展。(中國臺灣網發)
活動現場,詩韻神州光明朗誦藝術團團長舒昭玉與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會員瑪芮米娜塔聯袂誦讀了《蜀文化之旅》詩作,字里行間的文化共鳴成了開幕式最動人的部分。此外,開幕式同期展出來自成都海峽兩岸交流協會蓉臺書畫藝術分會、臺灣中華文創交流協會、蜀都書畫院、四川作家書畫院等機構的川臺藝術家作品162件,成為兩岸文化交融的生動縮影。
筆繪共創:長卷繪就兩岸同心

兩岸藝術家共繪蜀文化主題長卷。(中國臺灣網發)
開幕式的余熱未散,天藝論道堂里的筆會又成了兩岸藝術家深度對話的舞臺。在國家一級美術師楊西屏主持開筆儀式后,臺東縣都蘭山畫院院長林永發、前臺灣建國科技大學教授林清鏡與四川省美協會員伍尚清等藝術家圍坐案前,共同創作蜀文化主題長卷。臺灣藝術家的靈動技法與川派書畫的渾厚底蘊相互交織,“蓉城硯暖墨融海峽月,寶島書香情系蜀山云”的題字更是將這份“同心”融進了筆墨里。自由創作環節圍繞“蜀韻新聲”展開,草堂詩韻、錦江春色、寶島風光被一一納入作品;顒游猜,兩岸藝術機構代表互贈成果,墨香猶存的書畫成為比言語更真摯的情誼見證。
參訪尋根:巴蜀勝景里的兩岸文化共鳴
若說筆會是“紙上交流”,那豐富的參訪活動則讓兩岸藝術家“實地尋根”。在四川美術館,《永不忘卻的紀念——四川美術館館藏組畫中的抗戰精神》展覽讓臺灣藝術家駐足良久,感慨“這是中華兒女共有的記憶”;巴蜀火鍋宴的紅湯翻滾間,創作靈感與家常閑談兩相交織,味蕾與理念的契合讓兩岸藝術家的心更加貼近。

活動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德陽、樂山之行,劍南老街的明清風貌、萬噸陶壇庫的儲酒智慧,讓兩岸嘉賓們讀懂中華酒文化;綿竹年畫村里,親手勾線、填色、拓印的體驗,讓非遺技藝的魅力直抵人心;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神樹、黃金面具震撼全場,參訪者直言“仿佛聽見三千年文明的回響”;樂山大佛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雄偉,讓“文化尋根”有了更具象的答案;在云霧繚繞的金頂與莊嚴肅穆的十方普賢圣像間,藝術家們收獲了自然盛景與佛教文化的雙重洗禮。
在巴蜀文化藝術季總結座談會上,臺灣屏東中華文創交流協會理事長陳信誠以及林永發、林清鏡等臺灣藝術家紛紛抒發心聲,“巴蜀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這不是終點,而是我們共護文化根脈的新起點!”引發蓉臺40余位參會者的共鳴。這場“蜀文化之旅”,以藝術為橋、以文化為魂,讓蜀風文韻成了聯結兩岸的情感紐帶。

活動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當全體參會者合影留念,鏡頭定格的不僅是一張照片,更是兩岸藝術家共同守護中華文化的初心。正如座談中所言,這不是終點,相信未來蓉臺兩地還將有更多筆墨相逢、更多文化共鳴,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搭建橋梁、貢獻力量。
9月15日,“蜀風文韻·藝聚同心”第24屆“蜀文化之旅”蓉臺詩文書畫藝術展圓滿閉幕。展覽期間,共有市民游客、文學愛好者約600人次前往濃園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園觀展,深度感受蓉臺詩文書畫交相融合的藝術之美。(中國臺灣網、成都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