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臺灣,像一片輕盈的綠葉,不經意地旋落在萬頃碧波之上。她的美麗與豐饒,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熱愛她的人。從孩提時代起,我無數次地憧憬過走近她時的興奮,想像著置身其中的種種場景。去年深秋,當我坐在香港飛往臺北中正機場的飛機上,就無法按捺住心中的喜悅,蔚藍的海面泛起的層層漣漪,海風吹起的朵朵浪花,竟清晰可見;整齊的農田,便利的交通線路和密集的民居盡收眼底,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而新鮮。我不禁在心底暗暗歡呼,噢,終于走近臺灣了!
臺北初感
走在臺北的街頭,真的難以有種陌生的感覺,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給我的印象,更像大陸東南沿海的某個城市。比起香港、澳門來,臺北更容易接近,臺北的人也更為熱情和禮貌,相同的語言無形中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無論是漂亮的售貨小姐、朝氣的青年學生,還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一聽說我們是從大陸南京來的,都紛紛親熱地與我們打招呼問好。很多人說起大陸頭頭是道,仿佛我們從來就沒分離過。還有人會唱一首叫《鐘山謠》的歌,“巍巍鐘山,龍蹯虎踞……”,而我們這些來自南京的人卻從未聽過,真是慚愧。臺北的夜景很美,站在“新光三越”的觀光頂樓,城市的規模確實讓人驚嘆,都會區的輝煌令人目眩。宮殿式的圓山大飯店,依山而建,氣派不凡;蜿蜒的基隆河穿城而過,給城市平添了幾分秀美?粗值、高架路上閃爍車燈組成的奇妙景象,就知道臺北的夜已悄然降臨了。忙碌的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紛紛驅車回家或休閑。道路上的擁擠程度實在無法想象,這就是臺灣人所稱的“顛鋒時刻”。捷運也就開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高速運轉。早就聽說臺北的捷運,以為它只是一種便捷的公路交通方式,現在才知,其實它就是輕軌和地鐵的結合體。它的快捷與便利令每個臺北人引以為自豪。走進捷運,真是超乎想象的寬敞和干凈,車站的管理非常先進,圖片標識明白方便,售票完全實行了自動化投幣,但大多數市民手持“悠游卡”(交通專用)步履匆忙又方便自得。車站內有著各種商品出售,干凈利落,布置有序,連臺北最有名的“誠品書局”也在站內設店,它不經意間散放出的墨香吸引著匆忙的過客。
個性墾丁
墾丁是臺灣的最南端,它位于恒春半島之上。所謂恒春,就是取其一年四季如春,氣候怡人之意?墒且坏綁ǘ,我就領略到墾丁冬季“落山風”的威力,當天最高強度可達13級的“落山風”吹得沙石盡起,吹得人腳跟不穩,逆風而行,張開雙臂,放聲高歌,與大自然抗爭的感覺讓人豪氣沖天。站在海邊的崖壁上,真有些驚險、刺激,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摔落海中。微黃的草地上,狂野的風將柔韌的草兒吹成了層層的波浪狀,動感十足,陰山腳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似乎也不過如此罷了。墾丁的海色彩鮮艷,清涼無比,遠遠看去蔚藍一片,細看又是碧綠如玉,好看極了,與明朗的天空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最讓人神往和心醉的畫面。海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其中有種不起眼的小白花,它們簇擁在黑黑的海灘巖石上,傲然向世人展示著它的美麗與頑強。它可是“國寶”級的植物,市價奇高,每片花的附近都有監視器,防止有人盜采。還有許多奇特的植物,據說大部分是海漂植物,不辭辛苦,從菲律賓遠渡來此!捌灞P腳”大概是其中最具特性的,它長在高高的樹上,僅在晚上開花。開花時,花蕊盡放,紅白相間,剔透均勻,似絢麗的煙火般綻放,美麗異常?墒且坏角宄,雄蕊便悉數凋零,在樹下常能撿到掉落在地的花冠,不免讓人感嘆,昨夜的燦爛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一支雌蕊傲立枝頭。臺灣朋友戲稱它為世上擁有最多男友的花,它的美麗與奇特令人津津樂道。
吃在臺灣
臺灣的美食聞名四方,神往已久,到了臺灣自然會大快朵頤,好好地領略一番。臺灣的水果品種豐富,質量優良,各種各樣的水果琳瑯滿目。由于注重科技培育,加大了水果種植的技術投資,臺灣的水果顯得格外地甜,外觀更是新鮮漂亮。蓮霧、釋迦、芭樂(番石榴)等水果口感好,造型特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涼果、麻 署、綠豆糕和各種各樣酥類的小吃也讓人回味無窮,贊不絕口。臺灣的食品注重營養、口味清淡,有益健康,由于受到日本風俗的影響,尤為愛吃生食,特別是生魚片,佐以臺灣自產的芥末,確實鮮美。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為芥末是日本的特產,經臺灣朋友介紹,方知,綠色的芥末竟是由阿里山地區特產的一種叫山葵的植物磨制而成的?蓜e小瞧了這綠色牙膏狀的小東西,日本人酷愛的芥末,每年都要從臺灣大量進口。原來,它還能為臺灣賺回不少的外匯,可以算得上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功臣呢!
差異又漸同中的語言文化
以前只知道,大陸與臺灣在語言文字上的差異,只是簡體文與繁體的不同,別的并無大異。而此次我卻深刻的感受到,由于兩岸長期的交流不暢,不僅在字體上,而且在很多語言的表述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當聽到“永續發展”、“智慧型”等詞語時,我們竟一時語塞,不知所以,后來才意識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持續發展”和“智能化”。雖然差別不是很大,但是足可以反映出兩岸文化上的差異了,給交流帶來了諸多不便。再加上臺灣自有一套發音的標準,與我們的漢語拼音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發聲上都有著不同之處。兩岸間的語言差別可以說是不容忽視,它可能會造成同胞之間的隔閡,也會給中華文明的發揚光大帶來異樣的雜音。但我也驚喜地發現,許多臺灣朋友熟悉兩岸之間的細微差別,很多人知道某一詞匯在兩岸的不同表述,還有許多人更是奉行“拿來主義”,認為誰的更合理,就用誰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大陸的簡體字又方便又好看,紛紛仿效,不僅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引用,有的人還在一些考試和申請表格等正式場合也使用簡體字,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有時也會有些小煩惱,臺灣當局常會以不認識、不標準等種種理由加以刁難,拒絕他們的各項申請。(轉載《海峽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