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English

        兩岸漁業機構:以增殖放流共同養護漁業資源

        2014年05月14日 09:0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伴隨兩岸海產品消費需求增長,海洋漁業資源養護和利用成為一項重要的共同課題。兩岸具代表性的漁業研究機構及行政管理機構學者、專家13日在臺北就漁業增殖放流開展深度探討。

          “2014海峽兩岸漁業增殖放流研討會”系由臺灣水產協會與大陸方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機構首度合作舉辦。

          為期兩天的密集研討中,來自臺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及臺灣“農委會”、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北京市農業局等行政管理機構代表將就“借增殖放流推動兩岸生態永續”、“養護海峽生物資源”等題目發表20多篇科研論文。

          率團與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13日專題介紹了大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進展。他表示,對增殖放流的研究中有許多問題值得兩岸共同探討,為雙方今后科學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依據。

          劉英杰具體提出了“制定臺灣海峽增殖放流規劃”、“開展臺灣海峽漁業資源監測”、“完善資源增殖管理措施”等五項合作建議。他希望該研討會能為兩岸漁業科研人員搭建起多層次合作平臺。

          臺灣水產協會理事長沙志一表示,當前海洋漁業的永續供應面臨著很大問題,增殖放流以人工方式補充資源,是一項重要工作。臺灣于1978年開始進行增殖放流,大陸方面十余年來也在這一領域取得很大進展。

          去年,沙志一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率團互訪,以“異中求同”的理念共同促成本次研討。他希望,以此為起點來推動兩岸漁業互利互諒,開展更多交流。

          臺灣“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當天致辭時也表示,在臺灣海峽,兩岸放流的魚種都可能游到對岸去,共同開展復育工作很重要;現在雙方就增殖放流經驗進行交流,未來還應就漁業資源養護方面更進一步加強合作。

          據了解,增殖放流是在對野生魚、蝦、蟹、貝類等進行人工繁殖、養殖或捕撈天然苗種在人工條件下培育后,釋放到漁業資源出現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種群得以恢復,再進行合理捕撈的漁業方式。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