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22日貴州甕安縣消息 5月31日,臺胞余洪玉先生的骨灰終于回到家鄉貴州省甕安縣。
余洪玉先生生前常說:“我出生在大陸,1945年被抓壯丁來到臺灣,在那美麗的甕安縣老墳嘴鄉蔡家灣村灣溪組里,生活著我的親人,隔海相望,故鄉遠在天涯!這是一個愁結,這些年雖然我多次踏過對岸故鄉的土,更凝成了腦里的思鄉愁、心里的哀愁。深知我將不久于人世,希望身后把我的骨灰帶回家鄉安葬!
余洪玉先生2011年5月7日病故于臺灣省桃源縣龜山鄉304巷28號,遺體在臺灣火化后,甕安縣臺辦為了滿足余老先生葉落歸根的愿望,通過多方協調達成了共識。為了迎接余老先生的骨灰回到家鄉,親人們為他買好了壽棺,搭建了靈堂,準備了鞭炮, 5月31日余老先生的骨灰回到了貴州省甕安縣猴場鎮,鄉親們點燃了鞭炮,布置了靈堂,準備了飯菜。甕安縣臺辦在縣委常委、副縣長、統戰部部長陳博同志的帶領下送去了悼念的花圈、花籃,并為余老先生的親人送去了辦喪的大米500斤和慰問金2000元,親人們表示一定要讓余老先生回到家鄉的喪事辦得熱熱鬧鬧,余老先生的骨灰定于6月3日安葬。
臺胞們的根在大陸,生活在臺灣,他們的血管里流著是故鄉親人的血液,我們說著同一種語言,同根同祖,血脈相連,故鄉是血脈的傳承與擴展,故鄉的顏色永遠是青翠的,故鄉的風韻永遠是熟稔的,故鄉的親人永遠是淳樸的,故鄉的泥土永遠是芳香的,哪怕人在天涯,都有一個愿望--葉落歸根。(中國臺灣網、甕安縣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