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第8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主題論壇于7月9~10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40多位專家學者對草原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草原文化資源與文化品牌的研發等學術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草原文化論壇作為重要的品牌學術論壇,使草原文化研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并以高質量的學術成果,為內蒙古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加快民族文化強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閆利霞: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會展業
“會展業對經濟的強勢拉動,國際上有1:10的說法,即會展業的直接收入是1,其帶動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收入將達到10。會展業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社會效益也是難以估計的,一個有創造性和影響力的會展活動可以提高主辦城市的知名度,成為城市的名片,從而吸引更多投資,全面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痹诓菰幕搲,內蒙古展覽館館長、副研究館員閆利霞開門見山地闡述了會展業對地區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她說,內蒙古草原文化以其積淀深厚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獨特多姿的民族風情,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觀,綠色環保的特色產品,以及不斷提升的服務和設施水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賓客,是發展文化會展業的重要資源。中國·內蒙古國際草原文化節、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鄂爾多斯成吉思汗國際文化節、呼倫貝爾市的冰雪節、阿拉善盟的國際胡楊生態旅游文化節、通遼市的萬人賽馬大會、內蒙古草原書市、滿洲里中俄蒙模特大賽等文化會展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此外,昭君文化節還被國內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2007年,第三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民族商品交易會、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會等大型文化會展活動先后在首府呼和浩特舉辦。據統計,全年各種參會客戶和觀眾累計達到200多萬人,成交額約為上百億元,給文藝演出、旅游業、餐飲業等相關產業帶來了客觀的收入。
張麗紅:草原歌曲是草原文化的一株奇葩
來自內蒙古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張麗紅副教授感慨地說:“草原文化是針對一種自然生態系統而言的文化,它與長江文化、黃河文化一樣,是以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地域文化。草原歌曲是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是草原文化的一株奇葩!
草原歌曲內容豐富,涉及草原上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草原歌曲在國內外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震撼力、吸引力。草原歌曲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情緒、意志、愿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潛在的文化產業魅力,和極大的開發價值。
張淑梅:從草原文化資源到民族文化商品
“草原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復雜過程。當前民族文化產業還處于培育階段,行業成熟度不夠,所以,有些概念需要甄別,有些環節需要梳理,有些問題需要解決!眱让晒糯髮W藝術學院副教授張淑梅在論壇上說。
她說,草原文化不是今天才出現在我們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但將其視為資源,卻是當今經濟發展的結果。目前,民族文化產業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其中民族文化產業主題缺失,職責不清,重技術利用,輕資源開發,文化資源價值標準化評估研究等問題還亟待解決。
張國:內蒙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在讀博士張國在論壇上感慨地說:“當前,內蒙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同發達的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內蒙古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05%,遠低于全國2.5%的平均水平。目前,內蒙古文化企業法人單位數量、資產擁有量、從業人員數量和年營業收入僅占全國的1.01%、0.42%、1.01%和0.49%,處于全國的第26位、27位、24位和24位,有規模、有實力、有競爭力的企業寥寥無幾!彼f,要從根本上扭轉內蒙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這種不利局面,順利地實現跨越式發展,就需要全面審視當前發展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第一,要做好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工作。第二,要處理好產業內部新型部分與傳統部分的關系問題。第三,內蒙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地方特色要彰顯。第四,要做好培育本地大型文化創意企業的工作。第五,要以高校為依托來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第六,要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此外,內蒙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和諧包容的文化氛圍,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夠成為內蒙古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對這種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力度也應當進一步加大。
敖敦其木格:依托草原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國內其他發達省區相比仍有較明顯的差距。深刻認識內蒙古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依托其得天獨厚的草原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探索一條特色文化產業之路,是實現內蒙古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眱让晒艔V播大學副教授敖敦其木格的發言一語中的。
她說:“草原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也包含很多現代元素,是一種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目前在文化產業中對草原文化資源的內涵、特征的深度發掘仍然不足,文化產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強。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未能全面調研、認識和把握文化資源的基本特色及市場可操作性;原因之二是特色品牌意識不強,缺乏品牌影響力、社會知名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所以,內蒙古產業文化中的特色文化產業,應該不斷向草原文化資源吸取營養,充實自身的民族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文化個性和民族特色,才能從當今文化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內蒙古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