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北管:同根同系的閩臺音樂姊妹花

        2014年08月22日 07:44:06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北管:同根同系的閩臺音樂姊妹花

          “臺灣的北管源自閩南,但它又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苯,在第二屆海峽傳統文化北管學術研討會上,臺灣汐止樂英社社長詹光明說,此次臺灣交流團來了12人,除了學術交流外,還進行了專場演出,現場展示北管的魅力,同時吸收泉港北管的藝術養分。

          北管,又名小調、小曲等,是一種絲竹音樂,明清時期在江淮一帶盛行,后來傳播到泉州泉港區,成為當地流行的一種民間音樂。為了與泉州當地的南音區分開來,當地人將其命名為北管。17世紀,北管隨著泉州人遷臺,傳到寶島臺灣。2006年,“泉州北管”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泉州師范學院曾華宏教授介紹,北管目前主要流行于閩南和臺灣地區,分別稱為“泉州北管”和“臺灣北管”。北管的主奏樂器是京胡、笛子,特色樂器是尺胡、雙清,代表性曲目有《采茶》、《玉美人》、《拾相思》等。

          北管音樂對臺灣音樂和民間風俗影響很深,至今仍常見于迎神賽會、陣頭,以及歌仔戲、布袋戲表演。

          泉州師范學院教授李寄萍認為,泉州北管和臺灣北管同根同系,是一對同樹異枝的音樂姊妹花,根在大陸,花開兩岸。近年來,北管備受兩岸音樂界人士關注,成為傳統音樂學術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眼下,北管老藝人年紀都大了,而北管表演的收入微薄,主要靠民間喪禮、通宵伴坐演唱而來,無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弊鳛槿菔屑壏俏镔|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北管》代表性傳承人,劉宗訓擔心北管傳承后繼無人,面臨失傳的危險,他呼吁兩岸要攜起手來,采取有效措施,將這項非遺文化代代相傳下去。

          泉港區文化館館長黃嘉輝表示,泉港北管的保護與傳承體現在生態保護和傳統技藝傳授上。閩臺北管同樹異枝,相同或共通的地方很多,可以互相吸收借鑒,而對兩岸北管音樂的保護和傳承進行探討,將推動北管音樂向深度發展。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83998731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