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文學大師梁實秋故居在臺北揭牌(圖)

        2014年08月04日 11:32: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梁文薔介紹父母相戀的過程。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10月22日,文學大師梁實秋故居在臺北揭牌。專程從美國趕來出席儀式的梁實秋幼女梁文薔,闊別50余年后,重新走入故居,既激動又感傷。

          這棟位于臺北云和街11號的建筑,占地約270平方米,有3房1廳加1日式門廊,是梁實秋1952年在臺灣師范大學任教時,學校提供的宿舍。此后,梁實秋在臺灣又換過許多居所,云和街11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棟。

          “說起這棟房子,我是不夠資格的。我上邊還有大姐梁文茜,她在北京……”年近80歲的梁文薔發言時介紹,23年前,父親去世,大姐從北京趕到香港,想到臺灣奔喪,但停留數日,都沒能獲準入臺,成為她的終生遺憾。這次故居揭牌,大姐雖已獲準入臺,“可是她來不了了,她年紀大了,身體不好! 梁文薔說,姐姐希望紀念館能成為臺師大學生聚會之所,為臺灣文學事業增光。

          因為梁文茜姐弟留在大陸,只有梁文薔與父母一起在這里住了7年。這棟房子一度年久失修,破損嚴重。臺師大經調查研究后,從去年開始,以仿舊如舊的方式進行復修,保留銅制排水孔、檜木墻磚等當年設施,保持故居基本風貌。最令人欣慰的是,院內當年由梁文薔母親手植的面包樹仍在,且郁郁蔥蔥、亭亭如蓋。

          梁文薔回憶,那時,父親常與家人、朋友坐在樹下,消夏、閑談。母親去世后,父親也常向她提起面包樹,“我父親給我的信里有一段話:你媽媽手植的面包樹,我真舍不得,我對著它發呆、心里酸酸的!1973年,梁實秋70歲生日時,也特別抒發對面包樹的眷戀情感。

          出席揭牌儀式的著名詩人余光中,年輕時常與朋友到這里拜訪梁教授。他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樹還在,人不在。人不在,他的功業還在。他翻譯的著作、教育的學生都留下來。

          梁實秋一生辛勤著述,80多歲仍不輟筆,創作計40余種,尤其是他用37年的時間,獨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因此,故居規劃的五大主題區中,在原客廳專辟“梁實秋與莎士比亞”展區。(本報記者 孫立極 王連偉)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10-83998731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