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寧波奉化市臺辦正在開展“首屆海峽兩岸(奉臺)婆媳文化節”活動,并擇優將“海峽兩岸(奉臺)文化節?婆媳好故事選登”的征文刊登在本報都市新聞版上。
說起奉化,我們自然會想起寶島臺灣。奉化與臺灣有著特殊的歷史關系,也是我省乃至全國對臺工作的重要窗口。說得遠一些,奉化還是布袋和尚出家、圓寂之地,流布甚廣的彌勒精神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大慈和樂”。再說奉化滕頭村,又是“世界十佳和諧鄉村”,是世博會惟一的鄉村案例。近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不斷發展,兩岸民眾交流合作日趨頻繁,涉臺婚姻不斷增多,從而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海峽兩岸動人的婆媳故事。(朱和風)
大洋彼岸一次短短的旅行,讓海峽兩岸的一對年輕人情定終生。來自臺灣東北部宜蘭市的林郁芳嫁到寧波已整整10年了。這位美麗的寶島媳婦和丈夫用心經營這份“上天注定的姻緣”,贏得了婆家人的一致贊許。
三天異國之旅情牽一生
林郁芳和丈夫胡昂進目前在慈溪觀海衛經營一家公司。胡昂進告訴記者,10年前,從認識到結婚,他們僅用了三天,按現在的說法是“閃婚”。
2001年初夏,胡昂進獨自一人到美國洛杉磯旅游,參加了一個為期3天的旅行團。而在美國工作的林郁芳趁著放假,碰巧也加入了這個團。整個旅行團里,只有5個華人。
胡昂進不懂英文,林郁芳說,他連菜都不會點,我只好一路上帶著他,給他當翻譯。
沒想到,三天的旅行讓兩人陷入情網,結束時已難舍難分。胡昂進回到家后,告訴父母:我要娶一個臺灣姑娘做新娘!
那年,胡昂進28歲,林郁芳比他還大4歲。胡昂進沒讀過大學,而林郁芳卻是留學英國的碩士。
胡昂進的父母當時在深圳經營一家工廠。胡母沈麗華告訴記者,聽到這個消息,吃了一驚。說實話,一開始有顧慮,兩人隔得這么遠,來來去去不方便,再說兩地生活習慣也有差異,可架不住兒子的強烈要求,最后同意了兩人的婚事。
做一粒哪里都能生長的“菜籽”
2002年,林郁芳和胡昂進結婚。一年后,大女兒出生。
這時,胡昂進回到老家觀海衛,白手起家,創辦公司生產溫度計,聯系客戶,而林郁芳有派駐國外工作的經驗,幫助丈夫打理企業。夫主外,婦主內,配合得很默契,公司發展得相當順利。
胡昂進說,家里的大事,采用民主方式解決,他和妻子各有一票,要兩票才能通過,有分歧時就多多交流,基本上能達成一致。
胡家是個大家庭,親戚很多,處理好關系,顯然對這位宜蘭新娘是個考驗。初到慈溪,林郁芳一句慈溪話都聽不懂,只好一直保持笑容。她告訴記者,她出自一個很傳統的家庭,父母對親情、孝悌很注重,從小就教育她。出嫁前,母親叮囑說,嫁到婆家,處處要以婆家為主,不能太自我,要尊重公婆。
母親的話,林郁芳一直牢記在心,她說,女人要像一粒菜籽,播到哪里都能生根發芽,“我覺得自己就是菜籽命”。
“中西合璧”婆媳一家親
胡家對于這位臺灣媳婦,從最初的顧慮重重,到現在贊許有加。婆婆沈麗華說:我這媳婦呀,特別有禮貌,持家勤儉,真的是不錯。
從寶島臺灣到杭州灣畔,雖說隔得不算太遠,生活上、觀念上差異還是不少。包容、改變、適應,婆媳之間彼此進行著調試。慈溪人喜歡吃小海鮮,而林郁芳總覺得魚刺太多,吃不慣。以前在觀海衛,林郁芳和公婆兩家相隔一公里遠,基本上每周兩家都會交替辦家宴,婆婆燒寧波本地菜,林郁芳拿手的是西餐。沈麗華說,在媳婦影響下,現在也漸漸喜歡上西餐了。
按照寧波的風俗,春節要一家團圓,可寧波的冬天冷,一到12月底,林郁芳就凍得受不了,春節大多帶著孩子到臺灣過。婆婆對此很體諒。她告訴記者,媳婦生活上很節儉,從不亂花錢,好多舊東西藏著不舍得扔,真是賢惠。
如今,胡昂進和林郁芳有一雙可愛的女兒。為了照顧女兒讀書,四年前夫妻倆把家搬到了鄞州區,F在,林郁芳基本上已成為一位全職太太,安心相夫教子。10年來,林郁芳從未和公婆紅過臉,彼此關心、理解,和樂融融。林郁芳對孩子的英文學習很注重,同時又非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她說,我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安俗选,綻放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