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戴上“緊箍”,央企在海外應走得更穩

        時間:2011-07-04 14: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央企位居國家經濟命脈行業,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人們的眼球。

          這兩年,這些在國內總被壟斷質疑追問的“大家伙”,由于在海外市場高速成長,成敗得失也一次又一次成為媒體議論的話題。遠如中航油在海外金融衍生品投機中折戟沉沙,名牌經理人陳久霖身陷牢獄,近的如去年中國鐵建在沙特輕軌項目中遭遇巨虧。還有今年,在利比亞危機中,中國企業的上千億元投資面臨“打水漂”的風險。國內批評者以此為例,指出這些大型國企內部責任落實不到位,“花國家的錢不心疼”、“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敗家子”等等,說法不可謂不尖銳。

          國資委剛剛出臺的兩個文件,《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可以看做是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回應。監管部門對日漸龐大的央企海外資產加強規范的態度是明確的。文件中確定了央企的“責任主體”地位,凡是因管理不善導致國有資產損失的各級企業負責人,必須追究責任,涉嫌犯罪的將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但是,不能因為要給這些央企的海外經營戴上“緊箍”,就斷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將放慢。恰恰相反,有效監管政策的出臺,本來就是對這些年海外市場拓展經驗的總結和規范,這應該使得央企在海外的步子邁得更穩、更扎實。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企業投資設立的境外企業超過1.5萬家,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588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占據了半壁江山。對央企來說,僅2009年海外資產總額就占總資產的19%,當年實現利潤占央企利潤總額的37%,有的企業海外項目利潤甚至占公司利潤的50%。這同樣說明,海外市場大有空間可為,不能因業內戰術上的暫時失誤,就懷疑“走出去”的戰略方向。

          金融危機期間,幾家央企如東航集團、中航集團和中遠集團,一度在原油期貨交易中面臨數十億元的浮虧。據當時統計,有68家央企從事商品期貨、匯率掉期、利率掉期,以及期權、結構性存款等金融衍生品業務。這迫使監管部門展開深入調查。國資委副主任李偉之后專門撰文,總結央企在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教訓。他認為,為了高額利潤而投機是根本癥結,央企內部違規越權操作、風險控制不力、內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也需深刻反思。這可能是管理層下決心理順并規范央企海外投資行為而最早釋放的信號。

          從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事件、2005年國儲銅事件開始,央企在海外金融市場的損失一次又一次敲響了警鐘。從某種意義上說,海外金融衍生品市場遵循“賭場”規則,只聽說“賭徒”賠錢,沒聽說過“開賭場”的賠錢。市場信息嚴重不對稱,央企投資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那些“規則制定者”——跨國金融機構眼里,結局是從開局就設定好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