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城市應有“大避難所”

        時間:2011-03-16 13: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日本東北部海域11日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云南盈江縣遭遇5.8級地震,25位同胞罹難,250余人受傷,28萬多人受災。

        地震突襲,在災難面前,人類是那樣的脆弱。所幸,震痛之中,我們很快擦干淚水,自救與他救,戮力同行。

        預防與應急,自救與他救,是人類應對自然災難突發的“兩條腿”。頻發的震痛和諸多災難之殤,日益考驗著“兩條腿”并行的效力和能力。其中,發揮城市的“大避難所效應”就是一個重要課題。

        日本大地震,日本國內立即啟用和臨時征用了很多應急避難所,據當地媒體的消息稱已經容納了近百萬人。應急避難所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一個亮點。但避難所的力量仍顯不足,作用還可以更大。事實上,隨著城市人口的日益密集和高層建筑的日漸增多,城市應急避難場所顯得更加重要。建設避難所并不在于城市本身可能發生多少災害,而是一旦災害發生,必須要有足夠的躲避場所來容納受災人群,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預先設立并規范管理使用應急避難場所,是城市安全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應當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應急避難場所平時可供市民休閑、娛樂、健身、停車等,一遇突發災害事故,就可用于緊急避難。

        近年來,國內中心城市紛紛建設避難場所,這是一件令人欣慰和欣喜的事情。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作為避難場所已經建成,目前還有20多個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應急避難場所。上海市到2012年底,將建成2~3個設置食品、藥品、飲用水、帳篷、消防等物資庫并配備通信設施的I類應急避難場所,可供受災居民避難30天以上。而深圳市共選址布局固定避難場所452處,最高可容納600萬人避難生活。希望這樣的做法和理念能盡快普及開去,得到更多城市管理者的效仿。

        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它不僅是美麗和現代化的,還應該是安全和可避難的——在災難到來之際,美麗的城市在第一時間化為“大避難所”,這本是城市的責任所在。(陳一舟)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