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議選舉后島內經濟振興重點

        2012年02月03日 13:2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島內選戰告一段落,馬英九連任,未來四年可以確立兩岸政策不變,而兩岸經貿政策,也將繼續以開放布局為主軸,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3日發表評論說,換言之,兩岸關系及兩岸經貿的穩定,將是臺當局實踐“黃金十年”政見的基礎。 

          然而不可諱言的是,自2008年9月以來的全球金融風暴、美債風暴及歐債風暴,雖然各項政策陸續推動,臺灣經濟在國際復蘇曙光未明之下仍走得艱辛,也使得多數民眾對于臺當局拼經濟的努力無感。因此,評論說,如何讓民眾感受到臺當局拼經濟的努力,將是未來四年,臺當局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評論說,若從民之所欲觀察,讓島內民眾有感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增加民眾的收入,或是降低民眾的經常支出。若從十年來平均島內每戶家庭收支觀察,臺灣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從2000年的891,445元(新臺幣,下同)微降至2010年的889,353元,少了2,092元,但同期間消費支出,卻從662,722元增至702,292元,十年間每戶消費支出增加近四萬元,增加幅度為6.0%,收入減少、支出增加的結果,當然會覺得生活愈過愈拮據,以致于會有經濟復蘇、人民無感的感覺。 

          評論指出,事實上,若從所得收入細項觀察,無論是臺灣受雇人員、產業主、或是擁有財產或地產的人,這十年間所得收入都呈現下降趨勢。以受雇人員為例,不但每戶整體所得收入減少12,794元,其中每戶本業薪資減少25,831元,使得每戶受雇人員兼業增加收入補貼家用。十年來一般上班族的薪資增加有限,經常性薪資從2000年的每月33,953元,微漲至36,271元,十年內增加2,318元,漲幅為6.83%,同期間物價上漲幅度則為9.8%,物價上漲幅度大于經常性薪資,使得實質薪資在十年內呈現負成長。 

          評論說,授薪階級長期薪資未漲,若不思解決之道,將會有許多后遺癥。第一,薪資趕不上物價,將會使中產階級減少,恐有拉大貧富差距的隱憂;第二,薪資不漲,上班族逐漸縮減消費支出,島內內需市場萎縮,將會影響到企業;第三,薪資不夠養家生子,將增加社會的不穩定性。期盼臺當局選后在處理歐債風暴之余,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幫上班族加薪問題,這樣就可以讓拼經濟的成果真正回饋到民眾身上,讓民眾有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杰]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