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前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前臺軍一級上將郝柏村,針對臺灣中學與小學的歷史、地理教科書中所潛藏的“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立場,大聲呼吁各界重視。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24日發表點評文章說,誠然,任由民進黨上次八年執政在教育、文化領域所推動的“臺獨”思想繼續存在,長遠來說,絕不利于兩岸關系的改善與發展,從而也就不利于臺灣的安全與繁榮。
民進黨將其“臺獨”主張藉由執政呈現在教科書里,于是“中華民國”就脫離了中國,不像過去數十年的教育,是從堯、舜、禹、湯開始一直講述到現在,而是從荷蘭、日本占領臺灣講起。在此思維下,“中華民國”就不再具有中國元素,臺灣人就不必再有中國慨念,臺灣意識也不再包含中華民族基因。
因此,民進黨把大陸稱中國,視之為外國甚至敵國;把大陸人稱為中國人,視之為外國人。影響所及,自認為是中國人的臺灣民眾急劇減少,幸而尚有一定比例的民眾認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并認為臺灣人屬于中華民族。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2008年國民黨重新在臺灣執政,馬英九要求不應稱大陸為中國,更引用孫中山先生之言提出“振興中華”,以及明確定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并獲大陸正面響應,而是民進黨仍執政至今,那么當前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不可得。
然而,臺灣教科書仍未依循執政的國民黨之建黨宗旨和馬英九的理念,做出根本性的修正,以致民進黨雖在野,卻得意洋洋地宣稱:島內民眾主張“臺獨”的比例愈來愈高。
文章最后說,若兩岸“一邊一國”的思想更大地影響了臺灣的青少年,造成青少年對自身身為“中華兒女”的認知日益減弱,對“振興中華”的責任喪失,大陸的對臺政策就恐失去耐心和軟性,當前的兩岸和平與臺海穩定就難以維持。這是臺灣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問題,必須引起各界正視并加以導正。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