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富人稅”之困

        2012年02月27日 08:0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眼下,島內的熱點議題除了美國牛肉,就是稅收改革了。

          近日,馬英九和“行政院長”陳沖先后公開表示,未來稅改新方向,就是逐步落實“所得多、繳稅多”的原則。這與馬英九之前“富人已經繳很多稅”的論調顯然不同。聯系歐債危機嚴重,外圍景氣不彰,島內媒體齊齊驚呼:看來馬英九的稅制立場有變,“富人稅”真的要來了!

          “富人”的稅沒收到

          真能課到“富人稅”,馬當局就在實現社會公平上贏了民心。

          在亞洲,臺灣的稅率不算低,但收到的稅卻是倒數。島內財經人士指出,究其原因,臺灣“稅基”不完整,“富人”的稅沒有收上來。

          一份近年的稅收統計表明,臺灣有大約5700戶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新臺幣的高收入家庭。其中63%的收入來自股票派息等資本性收益,薪資等勞動性收入僅占23%。然而依據臺灣現行稅制,“股利”、“股票交易”等收入都是免稅項目。

          島內經濟主管部門公布的一項資料也顯示,在臺灣最有錢的前40名巨富中,有8人一毛錢稅都不用繳,有17人平均只繳1%的稅。也有數據表明,臺當局每年所收的綜合所得稅中,有72%來自薪資所得。

          不難得出結論:高收入階層采取種種手段避稅,逃掉了大筆稅額。工薪階級領死薪水,卻扛起了絕大部分養臺灣的重擔。

          不合理的稅制直接導致稅收干涸、財政吃緊。島內媒體總結,臺灣各項公共支出已經陷入全面吃緊的狀態,其中受影響最明顯的,第一是經濟建設,第二是防御,第三是教育。

          以經濟建設為例,上世紀90年代,臺灣經濟建設經費還能占到GDP9.4%,前幾年就只剩下3.2%。沒有錢是臺灣公共建設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造成危橋欠修,暴風雨一來就傷亡慘重,災難連連。

          民眾對此當然不是毫無知覺。島內知名雜志《天下》進行過一次調查。54%的受訪民眾認為稅制不公,其中79%將意見集中在“有些人有很多避稅管道,但工薪階級幾乎無法避稅”、“企業有太多租稅優惠”、“富人賺很多但稅金占收入的比例很低”等。

          臺灣《聯合報》在近日一篇社論中批評,臺灣稅制忽略征收“資本利得”,是造成社會“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主要原因。更有媒體直指租稅不公,是民眾憤懣不平的重要來源,“稅制,已成為偷走臺灣和你我未來的元兇”。

          “富人”的稅不好收

          稅制不公,不改不行,但是要從“富人”兜里往外掏錢,困難可想而知。況且,歐債危機嚴重,經濟前景玄妙,稅改勢必牽動資本市場,臺灣當局肯冒多大風險?

          新年過后臺股連升數日,《聯合晚報》突然爆出,馬英九與新任臺灣“財政部長”劉憶如通電話,商討征收資本利得稅事宜。一時間資本市場議論紛紛,因為開征新稅便是攤薄利潤。2月2日劉憶如緊急滅火,公開表示“完全沒有要課資本利得稅”。就連向來有“省話一哥”稱號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也罕見地主動向記者發聲,代馬英九澄清沒有要課資本利得稅。劉、陳二人如此奮力“消毒”,無非要避免征稅一說對臺股造成沖擊。

          此后,陳沖特別強調,不希望任何稅改制度草率決定,必須反復研究各種方案的沖擊影響,要研擬出可長可久、對社會沖擊最少的方案。

          2月21日陳沖甚至向全體行政團隊下達禁口令,在政策尚未形成前,“不能對外講結論”。

          縱觀近日馬當局言論,實現公平正義和量能課稅依然是大方向,但沒有進一步的落實細節,口風也柔和許多,都是些“循序漸進”、“養鵝拔毛”的輕口味詞匯。

          臺灣稅制輝煌過,第一次稅改的成果甚至成為周邊經濟體觀摩、學習的對象。但何至于淪落于此,遲遲動彈不得呢?

          臺灣政治被工商利益團體把持,利益團體的權重當然比普通百姓強!袄习傩盏穆曇魶]有被組織,缺乏代言人,稅制才會一直向有錢人傾斜!鼻啊傲⑽崩钗闹胰缡钦f。

          一邊是財源緊張,民眾怨聲載道;一邊是敏感的資本市場,稍有風吹草動便大起大落。馬英九當然不想競選承諾打水漂,但他更不想以嚇跑企業或資本作為稅改代價。馬當局要端平這樣一碗水,真要好好權衡一番。(王昭)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