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4 臺灣的綜藝節目,就剩談話性節目?
早期臺灣綜藝節目類型豐富多彩,大型綜藝節目、戶外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但自從2004年《康熙來了》橫空出世,漸漸演變成電視談話性節目一統天下的局面,就連做了16年的《你猜》,都面臨停播命運,讓觀眾不禁大呼:“臺灣沒有其他的綜藝類型了嗎?”
【顏俊哲揭秘】《康熙來了》就是帶壞整個臺灣綜藝環境的元兇。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環境不景氣、制作經費縮減造成的。早期我們做節目,當時一集大概要15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經費,而現在,以1小時的節目來說,如果有20萬元都算高的。
事實上,《康熙來了》每集的制作費都是固定的,這一集來賓比較大牌,下一集就要少花一點。比如一天錄3集,制作費是固定的,扣掉主持費,花在來賓身上的錢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第一集的來賓價格比較貴,那下一集就要找三五千元的來賓,以便節省開支。
“不花錢,就能做出好的效果”,《康熙來了》在營銷方面,確實做得很厲害,當然成了大家模仿的對象。
【記者點評】所以說,上個棚內的談話性節目,不僅可以化妝吹空調,一集還可以領8000元,一下錄個5集就是4萬元,而上外景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才領12000元。臺灣的綜藝節目,當然只剩下談話性節目。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