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創作:
給自己更高的自由或散漫性
在蔣勛看來,身為一個創作者,如果離生活中的人太遠,便會遭遇創作的萎縮!昂玫奈膶W,并不是讓人停留在這個文學本身,而是讀完以后把它丟開,去看那一塊土地和那里面人民的生活!
散文是蔣勛最喜歡的文學形式!暗俏乙仓,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學技巧,而是要在情懷、氣度上完成一種典范!币虼,蔣勛在創作《少年臺灣》時運用的是混融了小說、散文、詩歌的文體,讓人讀起來常常有“散文中的小說、小說里的散文之感”。蔣勛說:“我不太喜歡文體分類,就是歸類成小說、散文或詩,也不太喜歡書寫者太早被定義為詩人或散文家、小說家。因為我覺得這會使形式上產生一種捆綁。我很喜歡加繆、卡夫卡、沈從文。他們寫的很多的札記,其實很難歸類,甚至我覺得好像是散文,可是里面的人物時常比他們的小說還強,或者說它的詩意性,比詩還要高。我希望抓到這個!
蔣勛將之歸位“不定性文體”!耙驗椴欢ㄐ栽跁鴮憰r,給自己更高的自由或散漫性。我還不能夠定義到底是自由,還是散漫!
未來,如果要繼續寫《少年臺灣》,蔣勛表示,還可能會更多用這種形式。
【蔣勛簡介】
祖籍福建長樂,1947年生于西安,成長于臺灣。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后負笈于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并先后執教于“中國文化大學”、臺灣大學、淡江大學,現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詩作、小說、散文、藝術評論等,近年來更以理性感性兼具、深入淺出的“美學”闡述風靡海峽兩岸,作品有《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天地有大美》、《漢字書法之美》、《新編傳說》、《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此生:肉身覺醒》等。(文/陳之淼 圖/何經泰)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