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微公益”之風吹動兩岸

        2013年04月26日 07:3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老板的西安愛心餐廳

          四川蘆山發生7級大地震災情傳出后,港澳臺各界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港澳臺各界名人慷慨捐助、民間慈善機構也深入災區。對同胞苦難的感同身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凝聚的愛心,成為大災之后溫暖人心的正能量。

          救援伊始,兩岸的普通人加入進來,捐款、捐物,守望災區。地震后的災區重建,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是一房一屋的重建還是走出痛失親人陰影的心理重建,都需要更多普通人的加入。兩岸間愛心傳遞和接力,使得“微公益”再度成為熱點語匯。

          “微公益”開啟全民公益

          “微公益”強調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 積少成多。不同于名人做公益、富人做公益,“微公益”被視為平民公益和草根公益。

          近日,有網友在災區記錄下了感人的一幕:嬰兒的母親在地震中喪生,4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兩天沒喝到奶。從成都趕來的志愿者聽說后,立刻把嬰兒抱來喂奶。志愿者哺乳的照片被網友偶遇抓拍,這位志愿者因此被稱作“最美媽媽”。

          試想,如果沒有網友的偶遇,我們大概都不會知道還有這樣一位“最美媽媽”。于是,想起了黃福榮——香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貨車司機,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樹地震中,他本來已經脫險,又返回孤兒院救出3名孤兒和1名教師,在余震中不幸犧牲。去世后,我們才知道,原來黃福榮從2002年起已經開始在內地做慈善。還有汶川地震一年后,一群仍駐守在那兒的臺灣人。如果不是媒體的報道,我們大概也不會知道,正是這些志愿者一直在提供醫療服務和心理疏導。

          不同于名人做公益、富人做公益,“微公益”被視為平民公益和草根公益。無論是“最美媽媽”、黃福榮或是堅守在汶川的臺灣志愿者,他們顯然都是一群普通人;而他們理解的公益,就是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積少成多。

          “微公益”或許“微小”,卻點燃了每個人心中對善和溫暖的向往,也把愛和溫暖傳遞給每一個有需要的人。因此,有學者表示,“微公益”開啟了全民公益的時代。而當“微公益”跨越兩岸、跨越海峽,同胞骨肉的守望相助更在瞬間閃耀光芒。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