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上周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表示,民進黨繼續堅持支持“臺獨”的立場。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蘇貞昌不諱言“民進黨繼續支持臺獨”,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中,顯得多么無知和幼稚。旗幟鮮明的“獨論”恐怕會給中間選民留下不良觀感,也限縮了自己在兩岸議題上轉圜的空間?磥,他為了鞏固黨內地位已不擇手段。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上周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表示,民進黨繼續堅持支持“臺獨”的立場,目前已經改變的是面對大陸的態度和方法,但永遠不會放棄信仰和價值,即“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自今年初蘇貞昌宣布角逐黨魁至今的半年里,頻頻發表有關兩岸關系的講話,試圖打破外界對自己不擅處理兩岸議題的觀感。他曾說“沒出聲音不一定就是啞巴”。如今他決定不做“啞巴”,但“發出的聲音”不過是沿襲民進黨的“臺獨”主張。發出破壞兩岸關系和危害臺海和平的“噪音”,倒不如做“啞巴”算了。
蘇貞昌從政30多年來,鮮少談及兩岸關系。據島內媒體人的觀察,蘇貞昌今年5月接掌民進黨后,不僅把兩岸議題掛在嘴邊,還罕見地親自出席了幾場討論大陸事務的學術研討會,全程勤做筆記,似乎有意修補為人詬病的兩岸學分。但現在看來,蘇貞昌“惡補”的結果,卻是重新搬出“臺獨”神主牌。從去年蘇貞昌競選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和今年上半年角逐民進黨主席時發表的言論也可見端倪:去年他主張民進黨以“臺灣前途決議文”為主要精神,堅持“主權”立場;今年他在電視辯論會上又指出“兩岸議題并非民進黨敗選唯一原因,民進黨維護‘主權’、‘臺灣共識’的主張不用改變”。近日他又拋出“獨論”,與以前不同的是,他現在身為一黨之主,一言一行具有代表性和影響性。而這也是民進黨自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敗后黨內傳出“棄獨”聲音后,黨主席首次明言“臺獨”路線不會改變。這好比是一盆冷水,澆在那些對民進黨轉型充滿希望的人的頭上。其實,民進黨上月雖然成立“中國事務部”,但從名稱已可看出,該黨“一邊一國”的思維絲毫沒有改變。
蘇貞昌不諱言“民進黨繼續支持臺獨”,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中,顯得多么無知和幼稚。民進黨連輸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除了受扁案拖累,在兩岸關系上交白卷是其致命傷。島內選民早就看穿了該黨意識形態凌駕于民生福祉之上的政客嘴臉,所以用選票發出“拼經濟、求和平”的訴求。而“臺獨”主張不僅影響兩岸經貿交流,更令臺海重回當年劍拔弩張的動蕩局面。對于這些利害關系,民進黨豈有不知之理?但依然把臺灣社會與民眾推向危險邊緣,這根本就是不計后果、孤注一擲的賭徒心態,最后輸掉的只會是民進黨的未來與前途。
蘇貞昌素來給外界的印象并非“深綠”,但近日旗幟鮮明的“獨論”恐怕會給中間選民留下不良觀感,也限縮了自己在兩岸議題上轉圜的空間?磥,他為了鞏固黨內地位已不擇手段,但“臺獨”主張在島內早已被證明是死路一條,蘇貞昌縱使4年后當選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也贏不了選舉。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