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的政策宣示 該信哪一句?

        2016年01月05日 07:2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蔡英文選前最后一次政策宣示:從未排斥與大陸經貿往來,但要注意風險管控。

          聽上去合理。但是,不說從前,就說蔡主席任上,圍攻“陳江會”協商、支持“反服貿”、喊出“兩岸破冰,人民破產”口號……這是“不排斥”還是“管控”?

          因此,合理懷疑,她要的到底是“排斥”還是“管控”?

          在兩岸“鐵幕”時代,臺灣奉行不接觸、不談判,沒有“風險管控”問題。隨著兩岸往來的大門被滔滔民意沖開,“管控”便如影隨形,以不同的面貌出現,決定著臺灣的生計。

          1996年,“管控”的政策是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這四個字扼殺了當時臺灣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計劃。這個計劃本欲構建大陸改革開放之初需要的窗口與平臺,但“戒急用忍”宣判此舉有礙“經濟安全”且導致“技術外流”。結果是,大陸的GDP由當時臺灣的2倍成長到現在的20倍,臺灣的“中心”計劃早被替代。

          2000年,陳水扁在臺灣企業界的壓力下把“戒急用忍”替換成“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聽起來也不錯,可惜實際做法卻是“有效管理,消極開放”。結果,臺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日漸邊緣化,外來投資直線下降,出口失去競爭力,經濟出現50年的首次負增長。

          回溯以往,蔡主席的“不排斥”與“管控”思維其來有自,理由聽起來都不陌生:希望對臺灣經濟、安全的風險有好的應對機制。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只要和大陸來往,哪怕是在商言商,也會有“安全”風險?如果是這樣,如何“不排斥”?

          也許筆者杞人憂天,但有“戒急用忍”、“積極管理”在前,對于“不排斥”和“管控”的真實意涵確實要多琢磨一會兒。聽話聽音,尤其是話說兩面、磨棱兩可的時候。誠實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美德,更是政治人物讓人尊重和信任的德行。期待這一次的“不排斥”真是言為心聲。畢竟,兩岸和氣生財,總比不相往來好。善良的人請舉手同意! (陳曉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