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雷鋒是什么樣子?雷鋒周邊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提供鮮活的記憶,慢慢拼湊出一個不一樣的雷鋒。直到2006年,雷鋒在天安門廣場騎摩托的照片,被出版界公開,一個健康、陽光、時尚的小伙子終于躍然紙上;仡櫪卒h22年的人生,會發現他是一名潮流先鋒:戴紅領巾、主動回鄉當農民、當政府公務員、喜愛拍照片、發表文章、成為煉鋼工人、穿皮夾克戴手表、參加解放軍……(2月27日《新京報》)
今年是雷鋒去世50周年,隨著3月5日“雷鋒紀念日”的迫近,關于新時代需不需要學雷鋒、需要學什么樣的雷鋒精神等話題,也會有激烈的討論。時下而言,一方面,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例子越來越多,更多的人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大潮中迷失了信仰,為了蠅頭小利便甚至能做謀財害命之事;另一方面,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當代社會確實也需要一個雷鋒似的道德模范。
新時代需要一個新的雷鋒。至少不能再是革命年代的雷鋒。但是,是繼續宣傳雷鋒當年的道德律條、將雷鋒供上神壇,還是還原一個真實的、性情的雷鋒,卻成了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在筆者看來,將雷鋒還原成一個正常的人,不僅不會影響社會大眾學習雷鋒的熱情,相反還可能會讓大家相信做雷鋒不是多難的事,并且,雷鋒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他就在我們身邊,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
戴紅領巾、主動回鄉當農民、喜愛拍照片、發表文章、成為煉鋼工人、穿皮夾克戴手表、喜歡炫耀軍功章……這些喜好,說聽雷鋒在當時是位不折不扣的“潮男”。但是,此形象曝光之后,許多人懷疑,真實的雷鋒能是這個樣子的嗎?雷鋒不應該是一絲不茍、兢兢業業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嗎?但是,事實就是如此。雖然和之前我們所接觸到的雷鋒有很大的差別,但這正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雷鋒。
還原“潮男”雷鋒,可能還會起到更好的社會作用。這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做一位“潮男”與成為全民道德偶像,沒有任何矛盾沖突。喜歡前衛的東西,意味著不循規蹈矩;而循規蹈矩與成為道德圣人,并非是一回事。再者,“潮男”也打破了“毫不利己”的傳說。喜歡穿皮夾克戴手表,都是個人喜好,都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在利一點點己的基礎上的實現利人的目標,可能會有更大的群眾基礎。之前我們總把雷鋒“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作為宣傳口號,然而,“毫不利己”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中,已經很不現實。具體到當下“跌倒老人不敢扶”之類的社會現象來說,其病灶在于“不害己”、“不引火上身”就可以救人,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已經完全變成了兩個概念。
假如道德標桿過高,則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每個普通人在高大的雷鋒面前顯得過于渺小。從這個角度講,將雷鋒作為普通人的一面還原出來,更有利于讓公眾接受這樣的一位傳奇榜樣。榜樣的作用,分為許多種。是將榜樣進行神化,還是將榜樣平凡化,是兩種不同的思路。具體到學習過程中,則應該體現為“模范”與“示范”兩種作用。西方國家很少立模范的事實告訴我們,有時候示范的社會作用可能會更大。
還原作為普通人的雷鋒,在新時代的語境之中,可能會更有親和力。并且,這會告訴公眾,做“潮男”與成為道德圣人兩者并沒有矛盾,新時代的潮男靚女才可能不會只在著裝上追逐前衛,像雷鋒一樣做一位前衛的、先鋒的道德榜樣,也許就會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