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識字”的要求

        時間:2013-10-14 13:56   來源:人民日報

          暑期,無意中看了電視臺幾檔漢字聽寫節目,“開眼”之余,令我感慨——原來較起真來,咱們大多數人,認不了幾個字!一個“冕”字,幾乎所有人把上部分寫成“日”,連三位評委中的兩位,都以選手的錯寫為正。

          這令我想起一富翁的征婚廣告,他說自己未來的那位,“必須認識大部分漢字”。我寫了篇小文開他玩笑,“你腦子進水了”!想來,漢字數量,若按小學生使用的《新華字典》算,1萬多個;按《康熙字典》計,將近5萬個;有人還建了個10多萬漢字的字庫,其中怪字多多。而說到“大部分”,一般須超過一半以上。這位富翁要求對方“認識大部分漢字”,僅以《新華字典》為例,“大部分”即達五六千個以上,如果是10萬多字的“大部分”,那就至少五六萬!

          字者,意與聲之跡也。一般所謂“識字”,至少要把常用字的音念準,筆畫寫對,且知其意而能夠使用吧?不過,拿樸學家的“識字”標準要求老百姓,顯然欠厚道,也不能以語言學教授和播音員的標準,要求常人。漢字常用字少者1000個,多則2500個、3500個不等——就看所要求的對象是誰了。一般人認識2500個常用字,便可應付聽、讀、寫。文字工作者,怎么說也須認識3500個以上。有媒體就最近的漢字節目反映的現象評論,說“令人們尷尬”。節目中出現的“顰”、“瘸”、“譎”、“壑”等字,并非多么不常見,小選手寫對了,現場很多成人寫不出!膀坑取,數十成人無一寫對。識字牽扯知識面,我認為其中真正尷尬的,是“吃文字飯的人”。

          錢學森說,一個專業人士的知識儲備,分三個圈:一為“專業圈”,指專業知識,必須“精深”;二為“相關圈”,即與專業關聯的知識,必須“熟悉”;三為“一般圈”,即對百科常識,必須有所“了解”。我深以錢老睿見為然。

          比如一位醫生,對其“一般圈”,不必求全責備,他在“識字”問題上,把“血管堵塞”之“塞”(音sè)說成sāi ,沒事,只要他能使病人血管暢通,不得冠心病,便是好大夫,正像一個水利工程師將“堤壩”之“堤”(音dī)讀成tí ,只要他設計的大壩堅固耐用,咱們仍然佩服他。

          而“吃文字飯的人”,“專業”便是文字。把“抑或”寫成“亦或”,把“樂山樂水”之“樂”(音yào)念成lè,便不算認識“抑”、“亦”、“樂”字。抑或、樂山樂水均為常用詞,一般人誤寫誤念誤用,沒啥大不了;專業文化人士,尤其是學者專家錯了,影響巨大,誤導也厲害,就說不過去了。

          大眾對專業文化人士的要求,恐怕不僅僅是“認識大部分漢字”——首先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切勿以自信滿滿之錯而誤人子弟。我看節目時總想,學無止境,在漢字跟前,我們還都是小學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