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午,習近平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共同會見記者。習近平說,芬蘭的諺語說“沒有人的開拓就不會有路”,中國人也常講事在人為,我們要繼續秉持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開創兩國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4月6日央視網)
芬蘭諺語“沒有人的開拓,就不會有路”,翻譯成中國的民諺,其意思就是“謀事在人,事在人為”。筆者認為,習總書記引用“芬蘭諺語”,其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對當前的推進改革,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各項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
要敢于開拓創新。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這對廣大干部何嘗不是昭示,當前正處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脫貧攻堅的攻堅時期,正是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敢為天下先,發揚開脫創新精神,在推進改革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道路上,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披荊斬棘,不斷開辟新天地,開拓出一條具有本地區、本部門特色的創新創造、改革發展之路,進而豐富創新改革經驗,增強改革發展自信,提升群眾獲得感。
要敢于擔當作為。正如明朝馮夢龍先生在《東周列國志》中的一句名言“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其意思就是成事在于人為。習總書記曾指出“無論多么宏偉的事業都是人干出來的,無論多么好的思路規劃都是要靠人去落實的。”改革藍圖已經繪就,抓好落實成為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順應時代潮流,順應民意期待,不等不靠,崇尚實干,狠抓落實。秉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抓好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抓好“四個全面”的縱深推進,抓好常態長效制度建設。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在服務為民上有更大作為。
謀事在人,事在人為。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每位黨員干部都應自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進道路上,努力創造經得住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工作業績。(中國臺灣網網友:隔山)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