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網絡上流傳的一份微信群聊天記錄截圖顯示:有記者在戶縣采訪時,疑似遭到當地干部的盯梢!據了解,有人將記者駕駛車輛的車牌號、就餐地點、行走路線等發到上述微信群里,以此提醒各地領導片長,督促各村做好所有工作。事件發生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涉及到此事的人,昨日下午開始紛紛退群,傳送記者行蹤圖片的人員,昨日也被戶縣政府相關部門調查談話。(6月8日 華商報-中國青年網)
媒體記者到地方暗訪,竟然被當地干部“盯梢”,甚至在微信群中傳起了“接力棒”,讓記者的行蹤完全控制在了干部們的掌握之中。這樣的偵查與反偵察的橋段儼然就是一部干部與記者間的“諜戰片”。萬萬沒想到這居然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了,并且主角竟然是記者與干部。這出干部與記者的“諜戰片”終于在相關部門調查后落下了帷幕。然而,從鹿邑縣法院工作人員阻止河南電視臺記者采訪到這次干部“盯梢”記者,干部與記者間上演的“動作片”“諜戰片”正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而這一幕幕鬧劇何時才能休呢?
常言道,真金不怕紅爐火。當地干部與暗訪記者玩起的你盯我,我躲你的“躲貓貓”顯然是一種心虛的表現,說明了其日常工作并未做到位。而且根據微信的時間顯示,當時明顯屬于工作時間。干部上班時間不是忙于政務而是在玩手機,這樣的日常狀態敢于面對記者的鏡頭才怪。功夫在平時,與其擔心記者的調查暗訪,不如在平時就將工作做到位。就像之前的鹿邑縣法院一般,正是因為網上判決書與實際送達判決書不一致的情況確實存在才不敢讓記者采訪提問。群眾期待的是真相,記者要做的是調查真相,而我們的干部能做就是要為百姓多做些實事好事,少做些單純應付檢查的虛事假事,不去做掩耳盜鈴、欲蓋彌彰的錯事傻事。
記者的對干部的監督是本身職責所在,可以說這種監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且這種監督明顯很有作用。戶縣干部之所以這樣小心提防記者,正是因為在欄目中曝光的涉事分管領導會被追責和問責,他們是怕“挨板子”。然而,黔之驢再怎樣虛張聲勢也仍然漏了陷,戶縣干部自以為聰明的學會了反偵察,卻反被此舉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反而得不償失,F在各地都在推進的“三嚴三實”教育一再強調各級黨員干部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不僅因為這是我們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因為隨著黨的大力監管與群眾和媒體的監督意識普遍提高,干部的不實之舉終將會曝光于眾,遭受人們的唾棄和法律的懲處。
當所有的干部都能將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變為一種常態,真的變成了不怕煉的真金,經得起黨和人民的監督和檢驗,我想干部和記者間的各種鬧劇終將退出歷史舞臺。而為了實現那一天,我們干部要走的路還有很遠。(中國臺灣網網友:王曦)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