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一味“啃老”
時代在變,觀眾主體和審美情趣也在悄然變化。一些春晚老面孔的表演風格、搞笑套路、肢體動作已固化成“標本”,無法再像十幾年前一樣贏得觀眾的共鳴,唯一的優勢只剩下“臉熟能詳”。與其安排他們象征性地出場,還不如多給新鮮面孔一點機會,為央視春晚未來的30年培養“下一個趙本山”、“下一個馮鞏”。 【詳細】
要有一批“新星”升起
央視春晚只有新星璀燦,輔之于新的主旋律、新的編排組合、新的舞臺藝術,才能重新喚起受眾的“春晚情結”。 【詳細】
各方反應
“釘子戶”重組值得期待
顯然,眼下“釘子戶”的重組,對廣大觀眾而言,力度仍小,鮮度仍不夠。但不管怎樣,畢竟央視在嘗試,在努力。僅憑此,就值得人們期待。 【詳細】
明星上春晚要有劉歡的姿態
從劉歡的復出,不由想到了那些以各種理由拒絕復出的大腕明星。相比之下,是否感到有一點汗顏?春晚既是全球華人除舊迎新的文化儀式,也是全民同慶的一次聯歡,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為春晚服務,為觀眾獻藝,這也是一種責任。在這一方面,倒是要向劉歡學習。 【詳細】
延伸閱讀
春晚的就都“德藝雙馨”?
一些演員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除夕之夜給觀眾奉上精彩的節目,這當然是德藝雙馨。但如果說能上春晚的演員都是德藝雙馨,這話顯然有些絕對。春晚是一個名利場,更是一個“是非窩”。想上春晚的人也許真的不在乎春晚給的那點錢,但不一定就沒有別的想法。一個普通演員在春晚露一下臉,接下來可能人氣大增,甚至名利雙收。而春晚的一些內幕,更是被頻頻曝光。 【詳細】
春晚讓人期待的為何總是本山大叔?
雖然本山大叔的小品也是日趨沒落,雖然本山大叔老了精氣神大不如以前,可起碼比某些人混了幾十年也只有那么一句話或者只在舞臺上大呼大叫的要讓人舒服些。所以,在春晚你不看本山大叔的小品,你又能看誰的呢?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