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在臺灣政壇鬧得人仰馬翻的“美牛法案”日前終于出現轉機。原本堅持“零驗出”的民進黨突然改變立場,同意開放使用瘦肉精。香港《大公報》7日刊載評論直言,民進黨立場反復,前后不一,只講黨派利益,不顧民生,“為反對而反對”的政客嘴臉,在“美牛法案”上可說又一次暴露無遺!
全文摘編如下:
近半年在臺灣政壇鬧得人仰馬翻的“美牛法案”日前終于出現轉機。原本堅持“零驗出”的民進黨突然改變立場,同意開放使用瘦肉精,但進口牛肉必須標示來源地和瘦肉精含量,豬肉依然不得驗出瘦肉精,而且嚴禁進口美牛內臟。這些要求其實與國民黨向來堅持的“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的16字方針大同小異,看來藍綠陣營終于達成共識,看似已成死結的“美牛法案”終于有解,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民進黨在瘦肉精問題上“急轉彎”,美其名曰是“要與國際接軌”,但不過是找個借口下臺罷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大會于臺北時間5日晚上,表決通過瘦肉精殘留標準,即認可在嚴格標準下,人類可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品。民進黨獲悉“國際標準”當晚即表示“臺灣不能自外于國際社會”、“民進黨從來沒有針對美!痹圃。如此不得不讓人佩服民進黨“變臉”之快,昨天還在“喊打喊殺”,今天卻已經“握手言和”!
美牛問題本是經濟議題,但在島內政治光譜兩極化的對立氛圍中,卻演變為藍綠攻防的焦點。2009年馬當局進一步開放美牛進口,但島內部分民眾因憂慮瘋牛癥而極力反對,藍綠“立委”同一陣線呼應民眾訴求,令馬當局陷于“眾叛親離”的尷尬境地。這次美牛問題“死灰復燃”,主要是在進口臺灣的美國牛肉中驗出瘦肉精,有民眾擔心危及健康。民進黨遂高舉“捍衛民眾健康”的大旗,堅持“零驗出”,實際上想讓馬重陷3年前的“政治危機”!
上月“立法院”表決美牛法案當天,民進黨“立委”為了杯葛議事,竟下達了120小時動員令,連續五天四夜留宿議場,原本以為會惹惱國民黨“立委”,并趁機大打一架,一方面凸現民進黨捍衛民眾利益的“英勇形象”,另一方面也想制造“民進黨少數不敵國民黨多數,美牛法案被強行通過”的悲情氣氛。殊料,國民黨冷眼旁觀,讓民進黨“立委”找不到下臺階。而輿論方面則漸次變得對民進黨不利。傳媒揭爆,陳水扁執政時期曾同意開放使用瘦肉精,以換取在美國本土重要城市過境,但美國僅同意在阿拉斯加過境,陳水扁惱羞成怒,開禁瘦肉精的承諾也不了了之。這個消息一舉捅破了民進黨“民生第一”的假面具,大大削弱了其反對開放瘦肉精的公信力!
民進黨“昨非今是”的戲碼并非第一次上演。兩年前兩岸商簽ECFA期間,民進黨大肆攻擊ECFA,不但發起游行抗議,在“立法院”審查ECFA協議時還大打出手。但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期間卻表示會概括接受ECFA和“前朝政策”。民進黨立場反復,前后不一,只講黨派利益,不顧民生,“為反對而反對”的政客嘴臉,在“美牛法案”上可說又一次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