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海峽時評:臺北的藍綠基本盤還存在?

        2014年11月10日 15:1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連勝文自被提名以來,民調一直落后柯文哲,王金平樂觀評估,“連能贏的成分太高了”,主要理由依舊是藍綠基本盤,加上國民黨基層動員能力。應該說,王發言主要是拉抬一下連勝文的選情,臺北選民成分到底該如何分析呢?

          1992年,臺灣身份證取消省籍登記,改寫出生地,那一年領身份證的人,今年約35歲,而35歲以下者占整體選民約30%。

          在人口零增長情況下,每四年新增選民數約10%,而每四年減少的選民數也約10%,這一加一減,每四年選民數成分變動約20%,三輪下來,整體選民成分有高達60%的差異。

          35歲以下的選民,是“網絡鄉民世代”,資訊獲得主要依靠網絡。如陳為廷在“立法院”嗆“教育部長”蔣偉寧一事,網絡與傳統媒體的觀點出現南轅北轍的反差。值得關注的是,網絡鄉民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對臺灣選舉生態造成不小的影響。

          2000年,臺灣實現首度政黨輪替,也正式開啟藍綠爭斗的時代;2004年,藍綠對抗達到巔峰,之后更成為族群動員的圖騰;2008年,馬英九主打“愛臺灣”,稱此并非民進黨的獨享專利,藍綠對抗雖有所下降,但依舊是盤旋在臺灣上空的噩夢;最近兩年,社運、學運興起,抗議低薪、高房價、高失業率等現狀。從歷史脈絡可見,臺灣的藍綠對抗逐漸走下坡路,階級對抗的問題卻越發突出。

          王金平以多年前的藍綠結構分析當今選情,究竟準確與否,還有待投票結果來做最終檢驗。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