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全球經濟震蕩引發臺灣困境 大陸成臺經濟轉型紅利

        2012年10月17日 09:2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受阻,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久拖不決,在如此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臺灣經濟如何走出景氣低迷、失業率和通脹率居高不下的困境?

          提升臺灣競爭力,實現經濟轉型,成為10月16日在臺北舉行的“臺灣競爭力高峰會”的主要話題。而過去4年多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臺灣經濟帶來的“紅利效應”,更是受到與會人士的熱議。

          全球經濟震蕩引發“臺灣困境”

          進入2012年之后,世界經濟繼續面臨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美國和歐洲兩大經濟區域同時出現問題,給包括臺灣在內的世界其他經濟體帶來了嚴峻挑戰。

          在外部不利因素沖擊下,臺灣經濟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困境”。截至2012年8月,臺灣景氣持續低迷,景氣對策信號連續10個月保持“藍燈”。與此同時,失業率和通脹率則保持相對高位,特別是年輕人失業率8月份達到12.7%。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臺灣競爭力高峰會”上致辭時說,過去4年多來,臺灣當局為應對國際經濟動蕩所采取的措施基本正確,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臺灣經濟曾一度快速反彈。但目前臺灣碰到的狀況與當時不同,現在除美國外,歐洲經濟也面臨困境,臺灣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促使經濟邁上復蘇之路。

          “大陸紅利”受到各方重視

          相對于國際經濟形勢動蕩,過去4年多來,兩岸恢復中斷多年的制度化協商,大陸海協會和臺灣;鶗_成18項協議,為臺灣經濟發展帶來了新一波的“大陸紅利”。

          馬英九說,臺灣要擴大就業,不能光靠制造業,而服務業,特別是旅游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今年臺灣吸引的外來游客人數可能突破700萬人次,創歷史最高紀錄。過去臺灣每增加100萬外來游客,平均需要5到10年時間,而在開放大陸游客來臺觀光后,一年就能增加100萬人。

          大陸游客增加,直接帶動了臺灣旅游業收入的增加。據臺灣兩岸事務主管部門10月14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12年8月底,大陸游客來臺人數已超過428萬人次,為臺灣帶來約2167億元新臺幣(約合46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旅游業只是“大陸紅利”的一部分,從更廣泛的范圍看,兩岸經貿、投資等聯系日益密切,正成為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利好因素。

          兩岸關系改善還帶動了臺灣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互動,而臺灣與大陸同文同種,也被國際投資者看好。有著“國際投資大師”之稱的吉姆·羅杰斯10月9日來臺演講時就說,他看好亞洲的未來發展,而臺灣的一大優勢正是“講中文”。

          向大陸學習“拼經濟”

          針對臺灣面臨的經濟困境,臺灣當局提出要“拼經濟”。9月下旬剛剛卸任;鶗麻L職位的江丙坤當天在“臺灣競爭力高峰會”上致辭時說,臺灣和大陸都曾創造經濟發展的“奇跡”,但過去10多年來,臺灣內部“朝野惡斗”,“拼政治”代替了“拼經濟”,成為臺灣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

          深諳經濟事務的江丙坤特別提到,大陸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為吸引臺商投資,提供了各種便利和優惠條件,全力為臺商服務,值得臺灣學習。

          雖然臺灣經濟目前面臨一些困難,但臺灣的整體國際競爭力依然存在。根據世界經濟論壇9月份在瑞士日內瓦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力報告”,臺灣名列第13位。

          在當天的“臺灣競爭力高峰會”上,與會專家、學者表示,臺灣應從“競爭力、幸福力、金融力、決策力”4個方面入手,繼續提升臺灣競爭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