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7成臺灣青少年列舉不出本土知名藝術家

        時間:2010-05-04 20:19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臺灣金車教育基金會今天公布臺灣美學問卷調查報告,令人訝異的是約7成青少年舉不出1名臺灣知名藝術家;饡J為,臺灣藝術如何常民化、生活化,仍待努力。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金車教育基金會今年3月針對全臺高中及大專院校文、法、商及理工科學生調查,內容包括美學認知、興趣及接觸狀況,共發出問卷2200份,有效問卷1791份,抽樣誤差在3%以下。

          根據調查,對于“可否至少列舉3位臺灣知名藝術家”,70.85%受訪者連1位也答不出來;只有3成受訪者能列舉出包括林懷民、朱銘、席德進、席慕容、黃土水、劉其偉、幾米等人。

          調查也發現,18%青少年幾乎未曾接觸過美學活動,每周少于1次的占27.69%,每周至少1次的占37.97%,經常每天參與的只有16.19%。

          有趣的是,近6成青少年認為美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只有1/3的人除學校作業外,會從事繪本、插畫、小說、詞曲創作、種花、生活DIY等生活。

          基金會總干事曾清蕓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生活家,但在臺灣藝術家不是被神化就是被邊緣化,大眾對藝術的想法也易被窄化。

          曾清蕓說,青少年因面對升學壓力,音樂藝術等課程被置換成科學等課程,在人格養成階段,心靈被學業占滿,離開學校后,更不可能接受欣賞美學,藝術更無法成為調劑生活的休閑,各方都應思考如何讓藝術教育回歸生活教育。(中國臺灣網 高大林)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