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莊永明抒寫臺灣歌謠流行史

        時間:2012-03-13 14:55  來源:人民網

           莊永明在《臺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新書發表會上接受媒體訪問。任成琦攝

          被視為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的《桃花泣血記》傳唱至今已經80年。在今天的《臺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一書發表會上,主辦方特意邀請收藏家帶來了原版唱片,并以舊式留聲機播放,重現逝去時光,展現了這首流行舊曲的獨特魅力。

          《臺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一書的作者莊永明表示,《桃花泣血記》等臺灣歌謠,反映了島內早期庶民文化和基層民眾心靈的歷史。這首被傳唱了80年的老歌,是以民間敘事歌謠“七字仔”形式寫的。1932年,上海聯華影業制片印刷公司出品,由阮玲玉、金焰主演的《桃花泣血記》要在臺灣上演。但當時的電影都是默片,必須有人現場解說,解說員稱為“辯士”。為了宣傳這部片子,就請臺北大稻埕的“辯士”詹天馬與王云峰寫出這首歌。歌詞里有很多先進思想。例如談到“文明社會新時代,戀愛自由才應該,階級約束是有害,婚姻制度著大改”,在“媒妁之言”的年代有這樣思想很不容易。

          莊永明表示,臺語歌謠除記載反映當時社會現象,還負責人文傳承的任務,一首歌就代表一種情境。如《望春風》歌詞寫道“十七、八歲未出嫁”,描繪上世紀30年代,女孩通常十七八歲就結婚。

          《臺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由臺北市文獻會發行,記錄臺灣上世紀30年代到1945年光復后的流行歌曲,收錄兩百多件史料和圖象資料。書籍封面采用莊永明珍藏的一九三○年代泰平唱片的封套,除有西方美術的影響,更保有東方美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