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北中山堂的前世今生:昔日受降地如今藝術場(圖)

        2016年03月13日 20:04:52  來源:
        字號:    

          中國臺灣網10月18日消息 位于臺北市西區的中山堂,是島內重要的傳統戲曲藝術中心,目前正在舉辦第七屆臺北藝術節活動。然而就在六十年前,這里卻是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戰敗投降典禮的地點。

          據臺媒報道,日本殖民政府將清末布政使司衙門拆除重建,1936年改稱“臺北公會堂”,即現在的中山堂。建筑本體采鋼筋混凝土,當初設計的是四層式的鋼骨建筑,采自由形式的現代建筑特色,包含了西班牙回教風格,還有歐洲古典主義屬于折衷式建筑。

          “臺北公會堂”興建的規模僅次于當時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公會堂。臺北市文化局二科科長王逸群說,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建這樣的建筑,其實也是加注了殖民主義。

          王逸群表示,臺灣現在許多官方建筑,都是當時日本人在臺灣建造的。這些建筑結合古典及現代的建筑風格,都是日本第二代建筑師留學歐美后,無法在日本本土實現想要建的建筑樣式,然后全在臺灣試驗建成的。

          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政府在這里舉行臺灣地區的受降典。中山堂見證了臺灣殖民時代的結束。光復之后,臺北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曾是召開“國民大會”、當局各界重大集會的空間,并成為接待外國貴賓第一選擇的場地。

          不過后來,中山堂一度呈現閑置狀態,并經歷了三個時間的轉變。首先是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跡,處于靜態保存的狀態;直到1995年,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了中山堂再利用的觀念,采取動靜態保護,除了維持建筑物的原封不動外,也對一些老舊設施進行整修。

          臺北市2001年成立中山堂管理所,中山堂被明確定位為傳統藝術的藝文中心。王逸群說,中山堂外的廣場呈半月型的形狀,非常適合大型的傳統戲曲演出,F在臺北市文化局將中山堂規劃兩個定位,一是展演傳統戲劇,長期有“臺北國樂團”進駐,二是市民論壇的固定場地。

          整個中山堂多年來沒有改變優美典雅的古典建筑特色,正面大樓梯掛著已故藝術家黃土水先生的《水牛群像》作品。今年適逢中國政府光復臺灣六十周年,中山堂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文化、藝術價值,在歲月變遷中顯得愈發重要,成為一份寶貴的歷史財富。(言恒)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
        A级毛片成人网站_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菠萝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menu id="siyyr"></menu></label></acronym>

            <p id="siyyr"></p>

          1. <table id="siyyr"><ruby id="siyyr"></ruby></table>
          2.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acronym id="siyyr"><label id="siyyr"></label></acronym>

            <table id="siyy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