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采觀察丨持續升溫!解鎖“文博熱”破圈密碼
5月18日迎來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你最喜歡的博物館是哪一個?
這幾年,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到了節假日很多博物館甚至“一票難求”。當下,“博物館熱”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博物館已不僅是單純的文化守護者角色,更反映著大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這一轉變,也與消費新動能的提升緊密相連。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如今,博物館不再局限于傳統展覽,而是創造出全新的消費體驗。譬如,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火爆出圈,從“朝珠耳機”到故宮口紅,故宮的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我們生活當中;甘肅省博物館打造的“綠馬”系列文創產品,以可愛的形象、實用的功能博得很多消費者的喜愛。這些有趣的文創產品已經不僅是商品,更是文化傳播的載體。
今天,我國博物館正憑借一系列創新實踐重構“參觀消費”場景。假日期間,多地通過推出夜游、特展等項目,帶動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發展。在上海、蘇州等地,各種富有情調的咖啡館開進了博物館。這些以博物館為核心的文旅融合新模式,逐漸形成完整的消費產業鏈,進一步釋放出消費潛力。
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4.3萬個、教育活動51.1萬場,接待觀眾14.9億人次。截至2024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總數達7046家,較上一年增加213家;實現每20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博物館免費開放率達91.46%。
接下來,如何讓“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對于各地而言,是一道有關文化傳承的考題。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有超6000萬人次走進博物館。在這股“博物館熱”中,青年力量不容小覷。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三個子主題之一便是“青年力量”,也為博物館事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唯有讀懂年輕人的文化訴求,才能讓博物館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剛需”,這場文化熱潮才能持續涌動,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