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百年 血脈同心——霧峰林家抗日史詩映照臺胞家國情懷
新華社臺北8月22日電題:滄海百年 血脈同心——霧峰林家抗日史詩映照臺胞家國情懷
新華社記者李悅、李建華
6月3日,在臺中霧峰林家古宅,林家后人、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燕尾屋脊高翹挺立,雕花木窗精巧雅致,福州式戲臺華美莊重……在臺中霧峰林家古宅的深院間,歲月留存的不僅是百余年的門第榮光,更是厚重的家國記憶!
戲臺正對面的客廳里,懸掛著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三代人的肖像,兩側的墻壁上則懸掛著密密麻麻的族譜。林家后人、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將一代代霧峰林家子弟前赴后繼、保家衛國的歷史娓娓道來。
彰化八卦山的一座祠堂里供奉著當年抗日保臺將士的英靈(6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
“林朝棟、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岡……從武裝抗日到非武裝抗日,從在臺灣抗日到赴大陸抗日,日本殖民統治臺灣50年,我們家族也抵抗了整整半世紀!绷止廨x說,祖父林祖密常教導子女“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在這樣的家訓熏陶下,林家后代自幼埋下了驅逐日寇的信念。
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于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開臺祖林石自福建平和縣渡海來臺。此后,幾代林家人勤耕不輟,奮發進取。林家來臺第五代林文察因戰功卓著,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其宅邸后得冠“宮保第”之名。
林文察之子林朝棟,自幼熟讀兵書,曾參與中法戰爭臺灣基隆之戰,為擊敗法軍立下戰功。甲午戰爭后,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林朝棟欲率“棟軍”固守抗日,卻被調回臺中。臺北失守后大勢已去,他迫不得已奉詔舉家內渡福建,但對留臺“棟軍”將士下令“歸田不解甲,槍炮帶回家”。離臺后,林朝棟一面主持福建團練工作,一面支持“棟軍”在島內的抗日活動。
1895年“乙未戰爭”中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八卦山之役”,在距離臺中20余公里的彰化八卦山爆發。面對日軍自北向南不斷推進,客家義軍首領吳湯興、“黑旗軍”統領吳彭年率軍據守八卦山,與日軍激烈交戰,戰斗持續數晝夜。由于雙方兵力與裝備相差懸殊,反抗軍最終不敵,四五千人英勇犧牲。日軍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炮擊重傷后死亡,日軍少將山根信成被擊斃。
如今,八卦山有一座不大的祠堂,依然供奉著當年抗日保臺將士的英靈。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阿姨對著烈士牌位鞠躬后上香。她告訴記者,這里一直有人照看,保持香火不滅,以緬懷告慰先烈。
臺灣史研究會理事長戚嘉林介紹,“乙未戰爭”中,堅守臺灣的湖南、安徽、廣東籍官兵與臺灣民眾組成的義軍并肩作戰,浴血抵抗,共犧牲近萬人!耙椅磻馉帯奔昂罄m風起云涌的武裝抗日,充分展現了臺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愛國主義精神。
6月3日,在臺中霧峰林家古宅,林家后人、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家國情懷激勵文化抗日與武裝抗日”
日本殖民者占領臺灣后,實施“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推行“皇民化”運動,通過種種方式壓榨臺灣、欺壓臺灣人!笆揖艧o人,存者惟婦女”“千里故山青滿目,萬堆新骨白傷心”等詩歌,記錄了日軍所到之處的慘狀。
林光輝說,像林家一樣,許多臺灣家庭的祖先早年自福建、廣東等地,經數百年辛勤開墾才建立家園!懊鎸Ξ愖宓那终寂c殘酷殖民統治,臺灣各地相繼爆發激烈抵抗!
林家第七代后人林祖密就是公開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代表人物之一。1913年,不甘受“倭奴之辱”的林祖密放棄龐大家產,向日本殖民當局提出退籍,成為辛亥革命后臺灣同胞恢復中國國籍第一人,后資助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被委任為閩南軍司令。多年來,林光輝四處尋覓,找到許多歷史證物,包括林祖密恢復國籍的證書,還有與孫中山的往來信函等。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林祖密之子、林光輝五伯父林正亨毅然投筆從戎,參加廣西昆侖關戰役,后隨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身負重傷!八碇16刀,但在家書中仍謹記父親教誨,可見他心中那份家國情懷有多深!绷止廨x說。
日據時期,“霧峰林家”留在島內的子嗣深懷國仇家恨,投入非武裝反日斗爭,代表人物有一生不說日語、不著和服的林獻堂,還有創辦“櫟社”以詩文存留中華文化薪火的林朝崧、林幼春等。1921年10月,“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主要成員有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
據林家后人、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聰介紹,“臺灣文化協會”通過舉辦演講、創辦報刊等形式,感召臺灣同胞傳承中華民族意識,動員島內社會力量開展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斗爭。
“文化抗日與武裝抗日形式不同,但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如果沒有‘臺灣文化協會’的努力,日本殖民當局的所謂‘皇民化運動’會推行得更深入!迸_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葉蔚南說。
6月3日,在臺中霧峰林家古宅,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理事葉蔚南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建華 攝
“光復后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
數代霧峰林家人走過的歷史,是臺灣同胞抗日斗爭的縮影。遭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半個世紀里,臺灣同胞為反抗異族壓迫、爭取回歸祖國進行的抗日斗爭從未停止,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史冊上留下了可歌可泣、不可磨滅的篇章。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刻意掩蓋歷史,推行“去中國化”,不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還企圖將“乙未保臺”扭曲成“臺灣獨立”!拔腋械胶芡葱!比~蔚南強調,“媚日”是最不可接受的行為,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刻意切割兩岸聯結,誤導了許多臺灣年輕人。
2007年,林光輝等發起成立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員包括30多個抗日家族!俺闪f進會就是要把歷史找回來。只有深入了解歷史,人們才會更加愛這塊土地!倍嗄陙,林光輝等抗日志士后代奔走兩岸,搜集歷史資料,通過舉辦活動、出版書籍,講述臺灣同胞的抗日事跡,還原歷史真相。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宣告寶島重回祖國懷抱,這一天成為臺灣光復紀念日。1946年,為了向世人宣告“臺灣600萬炎黃子孫,2300余方哩版圖已歸祖國,借表臺灣同胞拳拳之誠”,林獻堂率“臺灣光復致敬團”赴陜西遙祭黃帝陵。
林光輝動情回憶起林獻堂在代表“臺灣光復致敬團”發表談話時提到的那句話:“光復后已覺有可愛護的國家、可盡忠的民族,永不愿再見到有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
林家古宅院落里的白蘭花正值盛開,花香氤氳。白蘭花與七里香,是許多臺灣家庭常見的庭院植物,這是源自福建祖籍地的傳統種植習慣!斑@就是根的意識!绷止廨x說,“這條根是斷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