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真“中”
夏秋之交的中原大地,熱浪里裹著金屬的光澤,蟬鳴中混著機械的律動。從鄭州的智能車間到洛陽的精密實驗室,從黃河之畔的產業園到伏牛山下的創新工廠,河南制造業正以“向高、向智、向綠”的腳步,在時序里踩響新的節拍。
洛陽軸承集團的風電系列軸承。人民網記者 慎志遠攝
從“卡脖子”到“撒手锏”
平煤神馬尼龍科技公司的展柜里,一瓶透明的己二腈靜靜躺著。這瓶看似普通的液體,曾被國外企業攥在手里幾十年,是尼龍產業鏈的“咽喉”。如今,河南通過自主研發的工藝實現了國產替代,讓它從“卡脖子”難題變成了“撒手锏”。
“以前,我們每年都要花費巨額資金進口,還常被斷供!逼矫荷耨R尼龍科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禹保衛拿起纖維樣品,指尖的觸感像蠶絲,卻藏著鋼鐵般的韌性,“新產品不僅投資成本低,而且安全性更高,更讓‘黑色煤炭’長出了‘綠色纖維’!
不遠處的寶豐縣,五星新材的車間里正上演另一場突破。黢黑的石墨坯料經激光“體檢”、數控“雕刻”,搖身變成鏡面般的半導體部件。憑借133項專利撐腰,這家企業從高端石墨的“跟跑者”變成“領跑者”,第三代半導體用新品徹底擺脫了對進口的依賴。
這樣的跨越在中原大地不斷上演,洛軸集團的16兆瓦風電主軸承讓中國風電登上世界之巔,中鐵裝備15.7米直徑的盾構機刷新出口紀錄,舞鋼公司的高錳鋼成了“夢想號”鉆探船的“深海鎧甲”……從“有沒有”到“強不強”,河南制造正在高端賽道不斷加速。
平煤神馬簾子布發展公司捻線車間。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從“持扳手”到“點鼠標”
鄭州宇通焊接車間,自動化工程師馬明亮盯著屏幕上的焊縫軌跡笑了:“以前編一道程序要5分鐘,現在AI系統30秒就能搞定最優路徑!避囬g里,3D視覺機器人涂膠誤差控制在±0.5毫米,比發絲還細;涂裝車間的漆膜均勻度誤差小于5微米,制造執行系統讓單線產能硬生生提高了30%。扳手與油污的舊場景,早已被代碼與數據的新畫面取代。
智能化不是大企業的專屬。寶豐縣鐵福來裝備的集控中心里,操作員輕點鼠標,千里外的礦井就啟動了智能鉆探!八穆膸莒`活轉向,AI算法還能提前預警設備故障!惫ぷ魅藛T介紹,過去,煤礦鉆探依賴人工,效率低且風險高。而這臺“鉆探機器人”讓煤礦鉆探從“苦差事”變成了“智慧活”。
從中國一拖的柔性智能生產車間3分鐘下線一臺“東方紅”,到中創智領工廠把生產周期從28天壓減到9天,河南制造業的“智慧基因”越嵌越深,關鍵工序數控化率五年提升近10個百分點,1362個省級智能工廠、車間星羅棋布,43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正推動著560多家企業加速“蝶變”。
鄭州宇通總裝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攝
從“灰煙色”到“生態色”
走進舞鋼公司的鋼渣處理車間,曾經堆積如山的工業固廢正經歷“點石成金”的蛻變:回轉窯設備高速運轉,鋼渣經磁選、破碎后化身透水磚、路基材料等綠色建材,實現了100%綜合利用。
企業還建成了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陽光銀行”年減碳量達1.2萬噸;余熱余能回收系統像個“節能管家”,把98%的能量重新請回生產線……如今這里的噸鋼能耗,比行業平均低了15%。
“以前是‘末端治理’,現在從鋼水出爐到成品出廠,AI環保監測平臺全程盯著碳排放,實現了向‘全過程控制’的跨越式升級!蔽桎摴镜谝粺掍搹S廠長趙向政介紹。
600歲的郟縣鐵鍋產業也換了新顏。華邦電器炊具的車間里,數控拋光機代替了人工砂輪,鐵屑粉塵被“一網打盡”!耙郧耙蝗艘惶鞉100口鍋,現在管兩臺設備能出400口,還沒了粉塵味兒!惫巨k公室負責人雷全正介紹,如今,郟縣年產7000多萬口鐵鍋,占全國三分之二,環保達標率100%。
綠色轉型的故事還有很多:宇通新能源客車跑遍40個國家,年減排超百萬噸;中鐵裝備的“綠色盾構機”成了意大利高鐵隧道的“環保先鋒”……截至目前,河南已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1210家,其中國家級數量居全國第五、中部第一,綠色正成為制造業最亮的底色。
從黃河之畔的鋼花四濺,到伏牛山下的纖維輕揚,中原大地的“制造新聲”越來越響亮。這聲音里,有老工業基地甩掉“傻大黑粗”的涅槃,有新興產業破土而出的蓬勃,更有億萬中原人朝著高質量發展奔跑的堅定。聽,這是河南制造寫給時代的新樂章。
。◤堄耒、慎志遠、王玉興、程明輝、肖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