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攥指成拳”打響秋收“攻堅戰” 排澇、搶收、搶烘有序開展
央視網消息:近期多地的持續降雨給秋糧收獲帶來嚴峻挑戰,這兩天,山西各地搶抓晴好天氣,統籌農機資源,全力開展搶收搶烘。
在永濟市開張鎮的玉米地里,降雨導致地塊積水,普通收割機無法進場。農機部門及時調配多臺履帶式收割機,助力農戶開展搶收作業。靈活的操作性和高效的粒收功能 使得履帶式收割機能更好地適應泥濘田地,大大提高收割效率。
剛收的玉米下了田間就進了車間,在烘干廠,烘干設備正火力全開,濕糧被投放進烘干塔,整個烘干過程快捷高效,實現了從田間收割到倉儲烘干的全鏈條服務。
在大同市云岡區西韓嶺鄉馮莊村的玉米地,兩臺從河北跨區域調來的收割機正開足馬力。由于前期的持續降雨,土地泥濘濕滑,滿載著金黃玉米的轉運車輛需要農用車和挖掘機的前后助力,才能順利將玉米運出田地,前往各烘干點。
趁著降雨間歇期,在介休市宋古鄉洪善村的田間地頭,一臺臺履帶式收割機在泥濘的玉米地里推進,一排排玉米稈被整齊吞入機械,隨后,金黃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傾瀉而出。而在村里的烘干中心,烘干塔正滿負荷運轉,金黃的玉米在機械化流水線上流動,烘干后通過傳送帶直接送入標準化糧倉,實現了“即收即烘即儲”的無縫對接。
陜西渭南:排澇正在進行 為玉米收割創造有利條件
陜西渭南市近期遭遇持續降雨天氣,導致部分玉米地出現積水,當地水利部門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排水,為收割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在渭南華陰市,很多玉米地的排澇工作已經開始。在種植戶趙文紅的地頭,已經用挖掘機挖出了一條排水溝,積水正往外排。
在華陰市地勢相對較低的村子,排水工作已經持續了多日。先把水排到池子里,再流到干溝,再排出去。
華陰市臺頭村黨總支書記王增說的干溝是華陰市的二華排水干溝,全長28.9公里,與各村鎮的支毛溝、抽排泵站組成排水系統,承擔排澇及排洪任務。田間的積水匯總到二華排水干溝后,再統一排入渭河。
陜西渭南:烘干量加大 開足馬力全力烘干搶收的玉米
排澇的同時烘干工作也在全力進行。趁著降雨間歇期,很多玉米種植戶把搶收的玉米送到烘干廠售賣,烘干廠開足馬力烘干。
剛收完的玉米含水量較高,但是連續的陰雨天不能把玉米放在戶外晾曬,所以大部分種植戶在搶收完玉米后立即送到烘干廠,這讓烘干廠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除了接收的玉米比往年量大之外,降雨還導致玉米的含水量和雜質較多,也加大了烘干難度。
因此,很多烘干廠增加了篩選設備提高烘干效率。目前,華陰市的烘干廠都在24小時連續烘干,確保收完的玉米安全存儲。記者從渭南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10月16日,渭南市的玉米收割面積達到了134.69萬畝,進度為36.77%。
甘肅定西:利用降雨間歇搶收馬鈴薯 推進收獲進度
甘肅定西是我國的馬鈴薯主產區,目前,這里的291萬畝馬鈴薯已經進入采收關鍵期。為確保陰雨天氣下的收獲進度,當地統一調度采收機械和農技人員。
在定西市安定區石峽灣鄉的高標準農田里,一臺臺馬鈴薯采挖機正在進行采收作業,這些農機除了當地合作社自有的,還有一部分是當地政府統一調度前來支援的力量。
今年,石峽灣鄉共種植了4.15萬畝馬鈴薯,正值采挖關鍵期,當地科學調配轄區內的采挖機械和農業技術人員,利用降雨間隙,按照馬鈴薯成熟時間梯次推進采挖作業。
目前,安定區已投入馬鈴薯收獲機械1902臺(套),91萬畝馬鈴薯已收獲過半。此外,為了幫助農戶拓展銷路,當地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線下訂單收購的“雙線銷售”模式,推動馬鈴薯銷售工作,確保薯農效益。